市民政局关于在我市居民小区内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提案的答复(摘要)
在居民小区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实质,是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资源,为居民提供全方位,方便快捷的多元化服务,这也是我市和谐社区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全市社区便民服务的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2.88亿元,对138个城镇老旧社区未达标公共用房和144个农村社区公共用房进行改造,为99个社区安装外挂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为468个已改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供暖设施,启动了2个区域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二是在社区基础设施有效利用上再调整、再提升。实行“开放式办公、一口式服务”,并将社区公共用房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三是推进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12年至2014年,全市投资2.68亿元,新建农村村级社区服务中心468个。
(二)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有序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启动了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目前已经在40个社区进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开放式办公”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制定印发了《沈阳市社区工作者全员培训实施方案》、《沈阳市首批全科社区工作者选聘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部分领域的市场化服务。相继出台了《沈阳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相关补贴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积极引入“365易”、“世圣心源”等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为主体的居民互助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开放。目前已有309所学校的操场向社区开放,部分具备条件的驻区、街单位也向居民开放了图书馆、会议室及健身场所。
(三)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启动了“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沈政办发〔2015〕88号)。对全市各部门进入社区的服务(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确定了54个智慧社区试点社区。智慧社区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到沈阳智慧社区建设中来。
二、关于进一步强化社区便民服务的工作措施
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到2016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探索推广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二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根据社区规模,结合市区实际,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二是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三是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便民服务。中信国安创立的互联网+社区创新项目——“国安社区”将进驻沈阳社区服务领域。三是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服务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四是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
一、全市社区便民服务的开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2.88亿元,对138个城镇老旧社区未达标公共用房和144个农村社区公共用房进行改造,为99个社区安装外挂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为468个已改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配套供暖设施,启动了2个区域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二是在社区基础设施有效利用上再调整、再提升。实行“开放式办公、一口式服务”,并将社区公共用房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三是推进了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2012年至2014年,全市投资2.68亿元,新建农村村级社区服务中心468个。
(二)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广泛、有序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启动了政府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目前已经在40个社区进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务、开放式办公”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制定印发了《沈阳市社区工作者全员培训实施方案》、《沈阳市首批全科社区工作者选聘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部分领域的市场化服务。相继出台了《沈阳市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相关补贴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积极引入“365易”、“世圣心源”等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了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为主体的居民互助服务体系建设。四是推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开放。目前已有309所学校的操场向社区开放,部分具备条件的驻区、街单位也向居民开放了图书馆、会议室及健身场所。
(三)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启动了“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7年)的通知》(沈政办发〔2015〕88号)。对全市各部门进入社区的服务(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确定了54个智慧社区试点社区。智慧社区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到沈阳智慧社区建设中来。
二、关于进一步强化社区便民服务的工作措施
以智慧社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到2016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探索推广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二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配备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根据社区规模,结合市区实际,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二是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三是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企业和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和应用。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便民服务。中信国安创立的互联网+社区创新项目——“国安社区”将进驻沈阳社区服务领域。三是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服务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四是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