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房山、昌平、平谷四区加快推进普查验收
作者:admin 2017 年 03 月 27 日
西城区组织做好地名普查属地预验收工作 西城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在区地名普查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展并进入尾声。初步统计,西城区本次地名普查共形成待验收的地名条目70046条。本批地名普查成果的验收工作在区级层面分属地审核、委办局审核与专家评审三个阶段进行。区地名普查办在2017年2月举行了区地名普查验收工作启动会暨技术培训会,分别向街道办事处、街道层面的专家、社区居委会和各委办局汇报了区地名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进行了此次验收工作的技术交底。区地名普查办根据市地名普查办《关于充分发挥专家在地名普查中作用的通知》的要求,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在各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推荐与配合下,确定了各街道同期开展属地审核工作的专家共28名(每个街道1-2名)。专家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普查成果进行了审核。委办局审核工作中,各单位大力配合,完成了待审条目的查漏补缺,并形成委办局审核意见单。目前,作业单位正在根据各单位的修改意见对普查成果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将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此次西城区地名普查工作进行评审,届时将形成专家修改意见与综合质量评定意见。 房山区“三注重” 有序推进地名普查验收工作 一是注重普查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区地名普查办通过发放宣传品、召开培训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地名普查验收工作的思想认识,为做好地名普查验收工作打好基础。二是注重验收重点,细化工作方案。根据验收工作的要求,区地名普查办及时制定地名普查验收工作方案,将每一项验收工作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按时完成地名普查验收工作。三是注重关键环节,做好三级审核。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预审环节中,区地名普查办提前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预审培训。同时走进最基层的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与相关预审人员做到当面沟通与交流,确保地名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区级审核环节中,区地名普查办制定了审核说明和标准答复文本下发给各区委办局,确保审核标准一致,答复格式规范统一。同时,突出专家把关指导作用,区地名普查办邀请市、区、乡镇,在历史、地理、民俗等领域近20位专家,分组对房山区2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普查成果进行验收评审,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准确。 昌平区“十项举措”精心做好地名普查市级验收准备工作 一是加强对普查作业单位的质量绩效核查。从成果形式完整性、已有文献利用程度、有无错误或不完信息、有无重要地名信息遗漏等方面提出审核要求,在审核工作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给予一定的比例经费惩罚。二是编制检查验收阶段的操作手册。将验收细则及相关技术规范纳入,方便各级审核工作人员参考使用。三是会同普查作业单位精心研究纸质成果的输出要求。把成果信息表单、成果目录、审核要求、各级审核视表编入整册打印输出,方便审核工作中多人员协同推进创造条件。四是做好与镇街初步审核的全面对接。区普查办专责领导亲自对初步成果移交暨审核培训会议进行筹备,并选取部分重点镇街亲赴各镇街现场办公,与镇街主管领导及相关职能站所对审核工作进行对接部署,争取镇街的最大支持。五是组织区地名普查各成员单位深入开展区级审核。协调普查外业单位,按各成员单位职务分工分类整理成果,召开区级审核工作会,主动发挥审核工作牵头协调的积极性。六是邀请区地名普查咨询专家对区级审核过的成果进一步严把关。重点选取地名文化信息丰富的地名类型和地名成果向专家汇报,专家在原则同意开展市级验收基础上,进一步统一属性文字表述格式,补充信息来源,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七是委托专业单位北大历史地理研究所,开展《昌平区地名文化遗产分级保护目录》研究工作,为区级分级保护目录的提交工作做好做实研究基础。八是深入研究拟清理不规范地名的相关工作。对企业类地名中存在“大、洋”问题及部分住宅小区中存在的“洋”的问题,考虑社会经济影响,提出工作建议。九是向区政府(区地名普查领导小组)专题汇报审核成果和审核工作情况,在报经区政府同意后申请开展市级验收工作。十是要求普查外业全力配合做好市级验收工作。将申请开展市级验收作为普查工作的新起点,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的梳理总结,提升工作。配合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地名管理机构。历史沿革、已批地名档案电子化等工作,促进地名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平谷区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地名普查验收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审核工作有序推进。区地名普查办分两批部署了乡镇街道地名普查成果审核工作,完成了18个乡镇街道19759条地名信息的审核工作;组织全区22家委办局参与验收成果审核工作,完成了7003条主要地名信息的审核工作;组织区地名专家对验收组织实施情况和主要地名信息进行了审核,并对不规范地名及地名文化遗产分级保护工作进行了研究,完成了2122条地名信息的审核工作。二是加强审核结果的梳理与反馈工作,为完善成果提供保障。区地名普查办对乡镇、街道、委办局和专家审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共梳理需要修改补充的信息604条,第一时间与外业单位进行对接。为进一步完善成果提供了保障。三是加强部门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普查工作质量。根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外业单位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地名成果,一方面加强与质监部门的联系,在技术上寻求帮助,另一方面加强与委办局、专家的沟通,力求普查成果全面、规范、准确。截至目前,外业工作单位已完成20153条地名信息修改工作,待交监理和质检单位进行质检通过后,召开成果验收会,将通过验收合格的成果上报市地名普查办。 (转载 中国行政区划网) |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