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医养融合发展 做好健康养老服务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经与您前期电话沟通,您提出的提案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法律保障;2.大力支持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元社区医养结合模式;3.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4.建立养老信息化平台;5.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一、关于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近年来,我们着力研究解决宏观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问题,从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繁荣养老消费市场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共印发了指导性文件36个。2019年在市人大的指导下,《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更是为我市整合社会资源、汇聚行政合力,有效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0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意见。按照沈人大办〔2020〕46号审议意见要求,我们对照问题台账形成整改清单,逐条细化分解到各地区政府和相关成员单位,强化跟踪督办。针对共性问题,着眼于完善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总体推动整改;针对个案问题,组织责任部门主动认领,坚持“一案一策”对账销号;针对需部门协作解决的问题,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针对养老服务企业反映强烈的如土地规划、消防审批等问题,集中研究、现场办公、联合踏勘推动问题逐一解决。确保《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生效。
目前,我们紧跟国家、省政策导向和“十四五”战略部署,已完成《沈阳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和论证工作,正在谋划制定《沈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两个文件出台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顶层设计。
二、关于大力支持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元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一是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对于健康档案建立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作用,扎实开展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免费健康体检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基层医疗机构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免费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等。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指导。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提供每年4次随访。
二是推进家庭签约服务。依托基层医疗机构向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团队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为签约对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服务。各地区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中,围绕满足签约居民需求,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强化履约服务,努力做到签约1人、服务1人,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探索家庭病床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病情可以满足居家处理同时又不便于往来医院的老年患者开展上门服务,按照医保规定范围及收费标准在床头开展连续的医疗服务,例如沈北道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疫情防控期间上门为2名生命末期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安宁疗护;红十字会医院棋盘山分院为敬老院的老年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有效解决了减轻家庭负担和老人看病不便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
在社区层面,按照《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相关要求,2019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出台三年实施方案,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纳入到地块规划条件中。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35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补齐服务设施配建缺口。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5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902个,实现每1-2个社区配置1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依托这些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站,我们可以为周边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六助”、文体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初步建立起“十五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在居家层面,建立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和措施。市民政局牵头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两项试点。其中,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将为城乡低保、低保边缘户等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0至45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提供3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包括助餐等9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和7个助医服务项目,努力保障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目前首批试点社区100个,可享受试点服务的老年人约2.5万人。同时,按照国家九部委《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按每户最高3800元标准,对全市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并鼓励有条件的普通老年人家庭自主自费进行适老化改造,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完善的适老化居住环境。
四、关于建立养老信息化平台
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设计研发了“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以公共门户信息网站、大数据中心和移动端载体四个板块为支撑,全面构建“大数据支撑、全业务覆盖、多维度监管”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老年人口数据、服务组织数据、服务记录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和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的监控视频均已接入平台,管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利用“沈阳养老”APP、沈阳养老服务网等平台,有效整合养老服务行业和企业资源,在为老年人提供“点餐式”的综合化智慧养老服务的同时,实现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的共生共赢。
五、关于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启动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自2021年至2025年,确保每年培训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1000名。继续举办“沈阳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持续增强社会效果。二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市教育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和社会急需岗位调整设置专业。在2019年撤销了40所学校的83个专业基础上,2020年特批“智能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2021年计划支持沈阳市志远职业中等学校、沈阳市皇姑区南山护理中等职业学校、辽宁何氏医学院附属中专部、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同时,适度增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市场人力资源供给。
感谢您对沈阳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崔梦
联系电话:23474364
沈阳市民政局
202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