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人才培养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建议内容,您提出的建议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1.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完善设施建设、扩大服务供给,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2.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3.规范社区养老行业综合监管,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一、夯实社区养老服务阵地
一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我市全面实施“品质养老”民生工程,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为框架,兜底、普惠、提升为类别的“品质养老”发展格局。在设施配建上,我市将养老设施配建标准写入《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纳入到地块规划条件中,予以刚性保障,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35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实施配建达标计划,由属地政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补齐服务设施配建缺口。目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3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为周边老年人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治疗、心理咨询、助浴、助餐、助洁等养老服务。二是开展“品质养老”进社区(村)培育工作。2023年下发了《沈阳市“品质养老”进社区(村)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从2023年至2025年,按照“基本、提升、示范”类标准,推进服务设施、服务主体、服务项目进村(社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养老管家”服务制度,打造村(社区)“养老服务联盟”“长者服务专区”。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培育品质养老社区995个、占比86.3%,村屯835个,占比62%。其中,基本类社区597个、村580个;提升类社区271个、村211个;示范类社区127个、村44个。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三是推开老年助餐服务。2023年率先在全省推开老年助餐服务,出台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及配套扶持补助政策,目前建有老年助餐点224个,助餐点数量全省第一,月均服务约18万人次,其中服务老年人占比超过50%。举办了首届沈阳市“舌尖上的幸福”老年助餐点营养餐大赛,老年助餐服务得到新华社等媒体正面宣传,获得新伟书记、志成市长肯定批示。
二、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互设实习实训基地、培训培养基地。为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提供入职奖补,并对补助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提升补助覆盖面。2024年,为29名毕业生发放了总计81.2万元的入职奖补,相较于2023年的5人,奖补人数实现了大幅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养老护理员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自2020年起,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千人培训计划”和“家庭照护者万人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和上门服务人员2.5万名,家庭照护者超4万名,成功举办养老护理员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培养选拔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省赛和国赛,为养老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把养老服务机构中的长期护理服务人才纳入培训范围,为长期护理保险的推开做好人才储备。
三、提升监管质量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先后出台了《沈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等16个安全监管领域指导性文件,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等10项制度规范,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评估,指导机构全面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保障老年人权益。一是强化大数据监管,建设了集信息查询、数据分析、业务审批、工作监管于一体的“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补贴线上发放、人员线上管理、资源线上调动”。二是强化服务监管,依托管理平台和话务中心,每日对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情况开展服务质量抽查回访,不断校正、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强化资金监管,对高龄补贴等政府补助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实现“身份自动识别、补贴自动计算、数据实时比对”。四是强化队伍监管,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千人培训”和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建立从业人员参训、持证、服务电子档案,对从业人员违规行为进行记录并实施相应惩戒措施。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保障和促进监管处
联 系 人:秦晓东
联系电话:2347436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