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市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建议(第0083号)的协办意见
时间:2024-05-30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市商务局:

现就李秀实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建议(第0083号)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一是完善志愿服务政策体系。我市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地方立法,2023年12月1日,《沈阳市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省首个在国家《志愿服务条例》和《辽宁省志愿服务条例》施行后的地方性法规。《沈阳市志愿服务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组织本辖区居民、村民和单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旅游景区、医疗机构、博物馆、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公共服务机构可以设立志愿服务站;构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的对接平台,方便志愿者注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提出志愿服务需求,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为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路径。

二是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2022年以来,市民政局以民政服务站为依托,通过引入外部力量孵化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对志愿者进行社区内激励表扬等方式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持续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沈河区五里河街道民政服务站组建了由专业英语老师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针对老人们学习英语的需求,每周五为老人提供免费的英语教学;苏家屯民主街道民政服务站动员辖区内的理发店,组建了理发师志愿者团队,定期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要的困难群体提供免费剪发服务;沈北新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积分超市,按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长发放积分,积分可在社区内商户享受折扣优惠或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带动发展出一支稳定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三是链接外部资源补充志愿者力量。2023年4月份,团市委与市民政局签订合作协议,由团市委发动高校志愿者为我市民政服务站提供志愿服务支持。近一年来,民政服务站依靠高校志愿者学历高、素质高、人数多等特点,根据不同辖区的居民需求,深入社区(村)开展儿童课业辅导、特长教育、全民阅读等更具专业性的志愿服务,不仅实现了志愿服务资源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更培养出高水平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志愿服务多样化、高水平开展提供了支撑。

四是优化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圈。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在区级层面,依托公办养老机构为以困难群体为主的老年人提供兜底保障服务。在街道层面,建设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康复、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在社区层面,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养生、老年教育等服务,将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延伸至社区养老服务站

五是推进多元治理专项行动。推动“五社联动”,举办社区沙龙,聚焦居民需求小区治理中的物业问题开展深入的探讨和交流。组织“晒出邻里温度”活动。结合“邻里有温度”专项行动,以“晒出邻里温度”为主题,面向社区特殊老年群体晒一次被子、发一张联系卡、问一声需求、送一次服务,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推进居民自治场景建设试点工作。指导和平区、大东区等地民政局开展居民自治场景建设试点工作,完成了议事场景流程、工作模板和案例的梳理提报,积极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承办处室: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

联 系 人:林丽姸

联系电话:23468930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