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12/22)
时间:2021-12-22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各区、县(市)民政局、司法局、卫生健康局、妇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0〕99号)和《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民函〔2021〕29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联合制定了《沈阳市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沈阳市民政局                沈阳市司法局

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沈阳市妇女联合会

                              2021年12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沈阳市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婚姻是家庭的纽带,婚姻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民法典,进一步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根据民政部、全国妇联《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2020〕99号)和省民政厅、省妇联、省司法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民函〔2021〕29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婚姻登记处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广泛开展,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管理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家庭基础更加稳固。到2025年,全市婚姻登记服务供给明显优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共筑美满婚姻、幸福家庭的良好氛围切实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服务场所建设

加强婚姻登记场所建设,各地婚姻登记处普遍设置独立的结婚颁证大厅和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和婚育健康服务咨询室。有条件的地区可分别设置中、西式2个颁证大厅。农村地区要进一步改善婚姻登记场所条件,至少设置1个结婚颁证厅和1个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和婚育健康服务咨询室。辅导室和咨询室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环境温馨舒适,设施设备齐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合作方式引入社会组织、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有需求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婚育健康、心理疏导、关系修复、家庭教育、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在有条件地区积极推广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婚姻家庭辅导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服务。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各地区婚姻登记处要利用现有条件,在婚姻登记场所内增加婚姻文化宣传内容。全市婚姻登记处均要设置婚俗文化、婚育健康宣教墙或婚俗文化、婚育健康宣教长廊,弘扬社会主义婚姻文明新风。(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市司法局)

(二)探索开展婚前辅导教育

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婚前辅导教育工作,切实加大婚前辅导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在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婚俗文化展、婚育健康宣传栏、播放视频、免费赠阅宣传刊物等方式,大力宣传婚姻文化、婚育健康知识、法律知识、家庭沟通技巧等。举办婚姻教育课堂,指导婚姻当事人提前掌握家庭经营、科学育儿等方面知识,树立科学理性的婚姻家庭观念,培育良好的婚姻家庭关系。引导广大青年树立重感情、重人品的婚恋观,自觉抵制 “高价彩礼”和婚嫁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配合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政策,推进婚前孕前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常态化,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搭建多层次、广覆盖、便捷化的婚前辅导教育服务平台,不断扩大婚前辅导教育的覆盖面。(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市司法局)

(三)着力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

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免费为婚姻当事人提供专业化的颁证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提供个性化颁证服务,供婚姻当事人选择,满足不同需求。通过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领取结婚证,在庄重神圣的仪式中宣告婚姻缔结,增强婚姻登记仪式感和婚姻当事人的婚姻家庭责任感。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设计文化内涵丰富又具地方特色的颁证词,鼓励婚姻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营造温馨和谐、幸福完美的婚姻登记氛围。建立特邀嘉宾颁证制度,邀请政府领导、道德模范、金婚夫妇等担任颁证师,定期或不定期举行集体颁证仪式,提升颁证仪式的教育纪念意义。(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四)持续开展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

各地婚姻登记机关要普遍开展家庭关系调适和离婚辅导服务,严格执行离婚冷静期制度,探索离婚冷静期内对当事人开展婚姻危机干预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法律咨询服务,尽可能减少冲动离婚、草率离婚等情况的发生,降低离婚率,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探索“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展婚姻家庭“云辅导”,扩大服务范围,延伸辅导内容。支持开展婚姻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家庭教育、反家暴教育、生活减压等预防性专业服务。推动辅导工作关口前移、资源下沉,在有条件的社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传递健康的婚姻家庭理念,调解婚姻家庭纠纷,实现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市司法局)

(五)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文化

推广体现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有条件的地区每年要组织一次集体婚礼或者慈善婚礼,倡导健康文明、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通过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大力选树、宣传优秀家庭典型,借助和运用现代媒体、城乡社区等平台,广泛宣传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引导广大家庭培养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依托城乡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依托微信平台开设网上“家长学校”,传授科学教育知识,帮助广大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

建立完善婚姻家庭辅导专门人才库

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推荐优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人员加入婚姻家庭辅导员队伍。组建婚姻家庭辅导专业人才库,组织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婚姻家庭辅导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加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队伍建设,实施婚姻家庭指导调适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婚姻家庭工作者、志愿者婚姻家庭指导调适的能力。(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11月至2021年12月)

由各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分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

全面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各项工作,对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工作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整合相关资源,搭建多渠道宣传平台,建立多层次服务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协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向社会提供多样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三)总体提升阶段(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

进一步完善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制度体系,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提升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文明程度,根据实际效果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工作模式,通过媒体宣传、网络评比表彰等方式宣传推广典型案例和代表人物,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工作亮点,将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民政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与妇联、司法、卫健部门密切配合,科学谋划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安排和推进步骤,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支持,把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总体工作安排和婚俗改革试点内容,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确保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推进工作创新。要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结婚登记颁证工作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推广应用。各地区要统筹考虑群众基本服务需求和多样化服务需要,通过公益创投、政策扶持、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专业人才发挥积极作用。有条件的婚姻登记机关要设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点,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招募使用志愿者,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婚俗改革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三)强化工作指导。各地区民政、妇联、司法、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对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通过完善制度、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定期通报等形式指导各地有效开展工作。市级各部门要开展专项调研,指导基层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上传下达。建立健全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台账,做好婚前辅导、结婚颁证、婚内辅导、离婚辅导等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同时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文件链接:沈民发〔2021〕38号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强新时代婚姻...

文件链接:沈民发〔2021〕38号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强新时代婚姻...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