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地名普查纪实故事:脚踏实地?事无巨细
时间:2017-12-11 来源: 文字大小:    

地名普查纪实故事:脚踏实地?事无巨细

作者:admin   2017 12 11

2016年,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地名普查工作在各地展开。这是中国继1979年后第二次全国性地名普查,任务重,时间紧,数字化程度高。

仁和坪镇镇政府工作32年的老干部刘晓云(曾任党委副书记20余年)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没有推辞,没有怨言,他很快进入镇地名普查组织者的角色,了解工作内容,熟悉工作程序,组建工作小组,会同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安排部署。

普查办公室里,以刘书记为首的一班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核对基础数据,组建村街道普查工作队,一系列工作安排下来,刘组长才意识到摆在他面前的任务有多艰巨:在第一次普查352个地名的基础上,增加到632个,总共有984个地名需要去重新核查和修改;15名普查队和2名文化专家组成工作队,年龄偏大,走村串户、翻山越岭将面临诸多困难。

困难面前,踏实工作了30多年的刘书记没有退缩。他暗下决心:跟以往一样,既然接受了任务,就得出色完成,这,才是这位老干部、老党员的办事风格和本色。要安排部署、传达指令,更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把这项工作做好。

数据对比核查,完善第一次普查中地名历史,挖掘文化故事。

根据省市要求,该镇有一定文字功底、了解当地文化的退休干部和各村有文化的村民成为协助挖掘地名文化的主要人员。在这期间,他和工作人员一道,对一普数据进行逐一比对,对存在异议的地名及时开展实地踏勘。每到一地,都会认真记录详细询问,不放过任何文化线索。有时为了一个碑刻信息,他和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步行到十几公里的老山林中,腿脚都在发抖。每当找到老人们口中提到的那个线索,刘书记都会露出满意的微笑,笑言道:“文化挖掘到了,又锻炼了腿脚,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次地名普查中一个叫“苏家垴”的地方,升子坪村普查员张先松找不到知情人确认,刘书记知道这个情况后,先后和张先松一道问遍地名原所在地走马岭的百姓,均未查证。在连续访问了380岁以上的老人后,再获可靠信息。他们欣然步行10多里找到知情人——退休多年的裴宏余医生。交谈中得知不远处的田地间有一碑刻。三人随即一同前往寻找。荆棘丛中发现一生满苔藓的断碑,附身,扒开,一个模糊的“舒”字映入眼帘。真相大白,这个地名不仅字错了,位置更是相差了10余里。一块古老的墓碑,揭开了迷雾,纠正了错误,刘书记和张老欣喜而自豪,而我们,则被老人的认真、务实、严谨、求是深深感染。

在这次普查中,增加老百姓使用、居住、习惯性地名也是普查的主要工作;仁和坪镇地处五峰东部,历史上是鄂西、四川、云贵地区通江汉平原和两广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在明末清初乃是宜都、长阳、枝江、松滋、石门五县交界之地,传说界碑就是证例,有关史书也有类似记载。东进西出的骡马古大道;1943年日军两次入侵仁和坪以及仁和坪战役遗迹遍布全镇各村;喀斯特地质结构,溶洞、天坑遍布,地下暗河相通,岩石景观众多;24km的南河大峡谷风景;加之神奇的人口迁徙传说“吴三桂造反,赶尽杀绝” 和升子坪、仁和坪地名形成传说。造就了地形多样,地名繁多复杂的现状。

民间传说,清康熙年间,有一彭姓夫妻迁徙于富裕冲村竹园坪,怀孕后,向东赶路,其间一系列故事形成今天仁和坪镇主要地名来历:足月坪、生子坪、闷儿岩、人活坪、山坪。为了考证地名真实性和依据,刘书记和工作人员沿故事发生地走访了100多位老百姓,步行五十多公里。硬是在竹园坪找到故事中“龙脉斩”、“ 棺材井”等地名。

“鸡公嘴”是杨柳池村望江山上的一个大石头,形似公鸡嘴,故名为鸡公嘴,山上还有一鸡公洞,洞中还有一好泉水。为了证明这个新增地名的真实性,刘书记和文化站主任郑兵一起爬上海拔近千米的望江山,实地查看传说中大石头。回来路上,兴奋的说:老百姓说的每个地名,都不是乱说的,都是有来历,有根据的。正说着高兴,脚一滑,身子向山沟滚去,走在后面的郑主任一把抓住他的脚,才避免了灾祸的发生。事后,他和工作人员说:“我搞事是不是太认真了点?”

普查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后,信息录入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政府机关老干部,刘书记对各项工作都严格要求,对文印室整理好的电子文档,刘书记要求她们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打包,并制作简单明了易查阅的目录。文印室小姑娘有些不解,刘书记解释到:“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到时候上面要的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了,现在麻烦点,到时候会轻松许多。”

仁和坪镇是第二批提交资料的乡镇,因为刘书记的脚迹踏遍了每个地名点,他的双眼过目了每一张登记表,所以在审核时对于提出的疑问都能及时予以回答,审核的进度也很快。因家中有一位需要格外护理的病人不能留宿,刘书记提出加班加点审核,晚上审核到凌晨两点才结束,而且下着很大的雨,气温也很低,刘书记再三确定了登记表无问题后,才驾着他的三轮摩托车回家,那天他到家已经是凌晨3点钟。而早上我们刚上班他就打电话过来说:“我昨天到家还很早,麻烦大家跟着我搞到下半夜,感谢了,如果资料还有什么问题尽管给我打电话,我下来很方便的。”其实仁和坪镇距离县地名普查办有30多公里。

窥一斑而见全貌。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刘书记,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位党的老干部、好干部的风范----服从工作安排,勇挑工作重担,认真对待工作,脚踏实地践行。

(转载 中国行政区划网)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