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云南玉溪市着力抓好地名普查核查工作
时间:2017-06-21 来源: 文字大小:    

云南玉溪市着力抓好地名普查核查工作        

作者:admin   2017 年 06 月 19 日          

按照国务院和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部署,云南省玉溪市对所辖9个县区的地名普查工作及普查成果逐一进行实地核查,实现核查范围全覆盖。市级核查组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采取了“查、看、议、听、点、评”的“六步”工作法,即查阅台账资料、随机抽查实地核验和数据库比对查验、综合分析评议打分、听取分管副县(区)长汇报工作情况、专家点评、领导讲话,扎实有序地开展市级检查核查工作。目前,全市共形成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28203条,地名标准化处理747条,地名文化信息489条,深入挖掘和保护了一批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成果。

一是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玉溪市认真学习贯彻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同志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暨成果转化视频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和《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办法》为依据,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价体系》为基准,自下而上逐级逐一完成县级自查和市级核查。市、县两级地名普查办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根据云南省地名普查工作情况的通报,针对玉溪存在的县级自查工作滞后、数据入库率较低等问题,市地名普查办对各县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督查检查,从组织管理不到位、技术监理不到位、职责边界不清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及时建立一周两报质量进度表制度、上级约谈制度、向分管县领导通气通报制度等。峨山县充分发挥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制定了地名成果表填报规程,明确规范了地名来历、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等表述内容和表述顺序,这些做法在确保地名普查的进度和质量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问题。玉溪市把质量控制作为整个地名普查工作的生命线,敢于碰硬较真,敢于红脸出汗。在检查核查中,各县区都不同程度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既有本地的个性问题,也有面上的共性问题。各县区普遍存在“漏登”、“漏采”、“漏填”、“漏报”、“漏标”等“五漏”现象,有的地名和语种分类不对,有的地名来历含义不清,有的少数民族语地名译写释义不准,有的罗马字母拼写有误,有的标准化处理不规范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市地名普查办要求各县区围绕“全、准、文、改、新”五个字作为整改的原则和方向。“全”就是地名普查要全面,“准”就是填报数据和内容要准确,“文”就是要注重挖掘地名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改”就是要按程序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新”就是普查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易门县不断丰富普查内容,加强完善地名内涵,注重采集彝族等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录音录像,共录入多媒体信息6270多条,其中少数民族语及方言读音418条。红塔区注重调动和激发成员单位、技术服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普查共识,形成普查合力,不照抄照搬“一普”的资料,及时更新地名基础信息,用“一普”的精神推进“二普”的工作,高质量完成涉及11大类地名普查目录4035条,比“一普”时期的895条,数量增长了近5倍。新平、通海、澄江等县也针对跨界自然地理实体漏登、重要自然地理实体漏标、成果图标注严重移位等问题进行了现场整改。

三是及时整改不松劲,补齐短板抓落实。各县区以检查核查为契机,针对市级核查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严格遵守普查验收和质量评价标准,不松劲,不歇脚,克服“差不多”的自满心理,树立彻底达标、不留死角的思想观念;克服“不会抽查到我”的侥幸心理,树立欢迎抽查随便抽查的思想观念;克服“已比别人好”的骄傲心理,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思想观念。用钉钉子的精神,查缺补漏,精益求精;用啃硬骨头的毅力,及时整改,补齐短板。江川区针对地名重名问题,注重听取当地群众意见,按规范程序加强标准化处理,进一步推进全县地名规范化管理。通海县对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条一条加以分析,一条一条制定整改措施,全面实行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对策”、“对标”、“对账”、“对人”抓好全面整改,彻查彻改、不留死角,真正做到改到位、改彻底。元江县针对少数民族语地名文化挖掘保护不够的问题,组织民宗、文化、民间艺人等专家,以羊街、那诺两个乡为重点,抓紧编纂哈尼族地名文化故事文集。

玉溪市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各级普查办、技术服务单位的干部职工,顶风冒雨、披星戴月进行外业采集,克服了“行万里路”的艰辛;废寝忘食、挑灯夜战进行资料翻阅,克服了“破万卷书”的寂寞。正是大家以这样一种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才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地名普查工作。下一步,玉溪市将按照省地名普查办的要求,在抓好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图录典志编纂和普查档案归档工作,深入推进地名普查成果开发利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转载 中国行政区划网)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