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沈阳地名记忆获奖作品:一河蒲水一城花
时间:2017-08-14 来源: 文字大小:    

沈阳地名记忆获奖作品:一河蒲水一城花

作者:admin   2017 08 14

东北大地,天辽地宁。千里跋涉,行多停少。

这支数千人的队伍,是昔日渤海国铁利府下辖“广州、蒲州、海州、义州、”的靺鞨百姓。正急不可待地被辽代皇帝火速迁往辽东、辽西各地。

一条河拦住了去路。河面宽窄不一,河水深浅不齐,岸边泡子成片,这是条“烂河”。他们只能停下来,依偎这条并不清亮的河水活命。这河还没有名字,叫它什么呢?

河岸边的菖蒲由绿渐黄,尖细的叶子似一柄柄剑刃,孩子叫它剑水草。蒲棒,形似蜡烛高高举起,老人们管它叫水蜡烛。女人看见芦花随风摇曳,把这蒲草叫香蒲。男人擦去女人眼角的泪花,把眼前这河叫“蒲水”吧!

“蒲河”一词最早出现于辽代,辽代是最早记载有关蒲河史实的朝代。《辽史·地理志》关于东京道(辽阳)境内山川风物的描述,已把蒲河与清河等河流并入“北部诸河流之一”。《元一统志》亦说:蒲河在沈阳路,源出铁利国蒲谷,故名蒲水。以地为名,有了好听的名字,从此出现在大辽的版图上。   

    沈阳北部蒲河岸边的蒲河村现为蒲河街道,它有明代的城墙,有“蒲河城”字样的明代石碑;还有辽金的黑白陶瓷碎片。它们相叠如梦和我的心情一同,交织成了百感交集。关于沈阳北部蒲河村是否是辽代的蒲州城,我曾翻阅古籍,多种说法不一。辽代的蒲州是否是今天的蒲河村?蒲州到底在哪里?然而岁月不言,蒲河无语。以我的一厢情愿,我相信我脚下的蒲河村就是那个大辽的“蒲州”。

粗心的历史未曾留下更多的记录,但我知道这里不仅是大辽帝喜欢的地方,更是军事要塞。由南向北,它是战略交通线上标志性要地。

蒲河村,京哈高速从村东穿过,站在村城就能看见高速口,连接沈阳至抚顺的蒲河北路,把村子切为两半。这样的格局有点像东北人家的窗户格子,蒲河村被框在里面,把自己缩小成一个醒目的标点。

相传耶律德光诏讨渤海国,直捣定理(沈阳)40里北,他竟鬼使神差地在此偃旗息鼓。不仅仅是他喜欢听苇叶相碰时轻时重的声响。蒲州于大辽朝而言,北控沈阳铁岭通往东北吉林、科尔泌草原腹地,南襟本溪通往辽东全境,蒲河堑其旁。就像那芦苇荡,柔软中蕴涵坚韧的劲道,平静中暗藏不可测的杀机。

那么自西向东的道路如何?

辽代以前的数百年间,从辽西到达辽阳、沈阳及辽东地区,多是从“辽泽”两端绕行。

大辽建立后要开疆拓土凿空“辽泽”,建立一条东京道连接蒲河两岸,直通辽东南北的陆路交通捷径。相传一日耶律德光秋猎,突然一水曲折自固,拦住了他的去路。他搭弓射箭,心想箭簇落下处,定是那方长满香蒲的神秘土地。

看似无意的神箭赐城,让耶律德光开疆拓土之愿得以实现。蒲河岸边抵御进攻、为往来行人提供必要补给的广州城(高花)、彰义站相继建立。作为军事要塞和交通结点的蒲州城,把东西南北交通线绾成一个结攥在了手里。这条跨越“辽泽”道路的凿空,大大缩短了辽东地区中线的距离。                  

然而,“蒲州”的精彩绝非与此。看着这一地碎片,其实我也不相信大辽朝人去楼空,弦断音绝。如果捡起起斑驳的瓷片,绿釉鸡冠壶准能复活辽朝那醉语惺松的夜话。市井里最喜小儿无赖,一眼看中糖人嚷着要买,年轻的母亲说:莫闹,回家拿那瓷羊,予你玩耍------我偷偷地笑了,暗自为孩子高兴。蒲河老街菜市场附近的“博仕园”,出土了辽金时期的瓷玩具,一只精美的瓷羊。瓷羊身上散落黑斑点,四条小腿没有挂釉,像淘气时踩上的泥,温顺可爱极了。蒲河古城里,辽代的白瓷盘碗碎片、金代褐色瓷碎片、明代景德镇瓷盘片一层压一层。大瓷盘子里可否盛着热气腾腾的牛肉,陶盆里一定炖着浓汤。大辽市井的繁华正如诗里所写:万里河山有燕赵,一代风俗自辽金。

这让我想起了现今闻名的蒲河大集,吸引了周边商人。蒲草草编是蒲河大集的特色,草编的蒲包、蒲垫在别处是买不到的。柔软的蒲草清香、干净,在阳光里泛着光泽,它们完好无损地盛装着生活的样子。

风沿着蒲河岸走过的情景,我并不生疏。“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周大爷又让我去听那不知是水声还是战鼓隆隆的呐喊声------

作者介绍

朱姝,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作品发表于《鸭绿江》《芒种》《诗歌月刊》《海燕》《诗潮》《沈阳日报》等报刊杂志.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