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江苏江阴市青阳镇——佛界胜地悟空村
时间:2017-10-30 来源: 文字大小:    

江苏江阴市青阳镇——佛界胜地悟空村

作者:admin   2017 10 30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有个自然村名叫悟空村。悟空村因有悟空寺而得名。20031128日,悟空寺旧址出土唐代名僧泗州大圣(观音化身)的舍利,引起国内外佛教界轰动。20041222日,僧伽舍利迎请供奉瞻礼祈福仪式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明学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松纯大和尚,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常务副馆长圆持大和尚,无锡市灵山祥符寺住持无相大和尚,镇江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静云大和尚等海内外高僧住持了供奉仪式。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香港凤凰卫视等海内外28家媒体全程报道。悟空村也随之名声鹊起。

悟空寺的前身是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8)的“招隐院”。南梁北魏时,梁武帝萧衍崇仰佛教,舍身佛寺、度僧侣、造寺庙,十里一寺,五里一庵。唐杜牧有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南梁有四百八十寺,一点都不夸张。此时,北魏却肆意灭佛,毁寺焚经。魏境内有寺院370所,僧人10万,为避杀身之祸,四处逃散。大批僧侣流浪至南梁。梁虽崇佛,但由于以往朝廷常常对宗教信仰反复无常,又恐遭魏势力的不测,故而他们不肯张扬,皆称“隐士”。梁江南有位居士姓吴名才,有良田百顷,房屋千间,吴门尚善敬佛,颇有名声。流浪于梁的“隐士”慕名来投,“隐士”越聚越多,千间房屋比比皆是。吴才索性舍宅建院,名“招隐院”。一时间,佛界高僧人才济济,四方慕贤,八方敬仰,招隐院成为江南名院。

这些,自然引起梁武帝的关注。于是便有了国师、高僧慧约私访招隐院的民间传说:慧约自建康(今南京)出发,一路南下,不日来到江南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前有片桃林,桃花盛开、杨柳轻拂、芳草萋萋、蜂蝶翩戏,好一派阳春美景。慧约一时兴起,脱口而吟:“美哉美哉,如此美景,不亦乐乎。乃乐于景、乐于趣、乐于神,天上人间,乐于此处!”忽然,桃林中钻出个顽童,道:“这位高僧,赏桃玩蝶,好不逍遥。一首‘快乐歌’唱到天上人间,真是妙不可言!”慧约一愣,觉得话中有话,正要发话,那顽童又道:“不过,我也有首快乐歌,想听否?”慧约忙道:“好好,唱来听听。”那孩童唱道:“居静是快乐,知法是快乐;天嗔是快乐,悯生是快乐;无欲是快乐,于世无贪者;调伏我慢者,是为最上乐。”慧约大吃一惊:此乃佛典《目真邻陀经》之言。这孩童小小年纪竟能熟吟佛典经书,并道出与己不同的“快乐观”,自己作为梁武帝的国师,竟沉迷桃红柳绿,贪婪一时快乐!不由脸色一红。待慧约收神,孩童已不见了。慧约穿过桃林,前面有一荷池,碧水清清,荷叶翘楚,临风飘逸。忽见一少女来到池边蹲下身去,伸出白嫩的手臂前去抚荷弄水,碧水中映着她的倩影,随着水波的荡漾,少女身子一侧,向池中栽去!慧约“哎哟”一声,飞身将她搀扶。少女莞尔一笑:“感谢高僧施手相扶!”慧约忙道:“有难必救,应当应当!”少女“扑哧”一笑:“其实小女子不会跌入池中,是高僧看花眼了。”慧约不解,女子又道:“水中影,镜中花,实否?虚否?全凭心念,心中有便有,心中无便无。‘若不为心使,而能使于心。则能除烦恼,如日出无暗?’”慧约又一惊:这是佛典《正法念处经》所云!这少女竟能借眼前之景熟诠佛典!难道是我看花了眼吗?刚才明明见她几乎要栽入池中的呀!慧约正在疑惑,少女又高吟道:“心动摇时魔即随缚,心不动摇魔即随解。”吟完飘然而去。慧约大悟:刚才那一刻自己确实被眼前的美景与少女的美貌所倾,自己的心确实“动摇”了。心中又是一声长叹:“此村妇少皆通佛理,况招隐院?”

此事发生在距今1500年前,当时的金凤村(今悟空村),因为有了招隐院,村人深受佛教的熏陶,是何等善良、正气、聪慧、豁达。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为哲学之母。”佛教其“普度众生”的教义,早已在悟空村深深扎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时间的隧道通达976年,宋太宗继位,国号太平兴国。宋太宗儒佛并举,闻江南招隐院之名,觉得“招隐”乃有避朝廷之嫌,当该正名,便下诏:招隐院既为名刹,佛悟四大皆空,可更名为“悟空寺”。并亲笔御书“悟空寺”金字匾额。皇家敕封,从此悟空寺名扬天下,其旁村庄,就称为悟空村。此事距今1040年。悟空村因悟空寺而名满大江南北。千年以来,悟空村演绎着人间一幕幕传奇故事,让人惊艳、让人敬肃、让人扼腕、让人赞叹、让人感悟······

宋太宗敕招隐院为悟空寺后,其地位非一般寺院可比,四方游僧、八方善男信女、贾商、豪绅纷纷前来进香许愿。有商业目光的人也来这里盖房造楼、经商发财,悟空村自然成了繁华之地。在此背景下,悟空村出现了驰名江南的“金七弄”,便又生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悟空寺东有家酒肆,店主名叫金七。一天,一位客人在金七酒肆饮酒离去,将一锦囊遗失在店中。金七打开一看,锦囊中装有一百颗晶亮闪闪的珍珠,可谓价值连城。金七忙追出店外,已不见客人踪影。为寻找失主,金七写了“拾物告示”在市井沿路张贴,一直贴到悟空寺。很快,有西街坊赵九来领失物。金七问:“尔遗何物?”赵九答:“珍珠。”“有多少?”“一百颗。”“稀世珍珠从何而来?”“亲友相赠,特去悟空寺化缘。谢店主拾珠不昧,我将珍珠一半与你作为酬礼。”金七坚决不受,心想他失物回答正确,化缘是件好事,就把珍珠还给他了。赵九前脚刚走,后脚又有人来领失物,金七问他,回答得丝毫不差,而且也是去悟空寺化缘的。金七再问那人:“客官,锦囊中除了珍珠之外可有他物?”那人说锦囊夹缝中还有祖传经文一部。金七明白是赵九冒领了珍珠,自己对不起这位客官了。便直奔赵九家,索要珍珠,赵九不肯承认冒领,金七苦苦相求:“赵大哥,阿弥陀佛,行善积德,为人不可眛天良啊!”此事惊动左邻右舍,纷纷涌来。那位客官也赶到,朗声说:“欲知真伪,到悟空寺论理,必见分晓!”众人一齐称是,拥簇着来到悟空寺。那客官一见悟空寺方丈立刻下跪:“恩师在上受小侄一拜!”原来客官之父与方丈是莫逆之交,方丈曾有恩于他,近来其父染病,嘱儿携带珍珠与经文赶赴悟空寺,一则谢恩,二则请悟空寺做佛事许愿祛病。方丈取过锦囊,果然夹缝中藏有经文,真相大白。原来,赵九刚巧在酒肆喝酒,见到客官遗失锦囊,金七开锦囊、数珍珠,顿起贪婪之心,前来冒领。弄清事情原委,众人纷纷赞扬金七。此事传开,金七酒肆生意越来越兴旺,一家爆满,开二家,再办酒楼,一共造了七条弄堂,故名“金七弄”。

悟空村西北方向大路旁有只河池,碧波荡漾,这是江南常见的河池,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悟空寺成为皇家敕封寺院后,驿道上人来马往,前来进香的行人如织。一日,有一年轻举人骑着白马从北而来,白马行至这河池边,驻足不前,引颈长嘶,双蹄染泥蒙尘,浑身汗迹斑斑。举人见白马不动,挥鞭打马。此时有个悟空寺僧经过,合掌念道:“善哉善哉,蒙汗当洗面,蓬尘当洗心,白马效主,主当善义。若无此缘,何往悟空?”举人听了脸色一红,即跳下马背,牵马下池替白马洗刷,让白马饮水后再往悟空寺进香许愿。后来,这个举人得中进士,被授予翰林学士。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以后来悟空寺进香朝拜之人,骑马者来这河池洗马,坐轿者让轿夫洗面饮水。从此,河池被称为“洗马池”,一直流传至今。

金七弄与洗马池的故事在悟空村一带代代相传,“金七弄”印证了悟空人的“诚信”,洗马池映照出“劝人为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悟空村一带,家前屋后,左邻右舍,长辈们总是津津乐道地向后人讲述这些故事,为悟空村的祖先引以为豪。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对整个人类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宗教文化折射着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一个地方的宗教信仰、宗教力量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是世世代代人类的心灵、思想的进化、历史文明的积淀。因而,一个地方的宗教繁荣,必然有其历史文明的繁华,而且具备人们信仰的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故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地方是“宗教福地”。

悟空村,是名符其实的宗教福地。

        (转载 中国行政区划网)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