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地名汉语拼音拼写由来
时间:2018-02-04 来源: 文字大小:    

     我国的地名以汉语拼音拼写,是1977年经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作为国际标准的,至今已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以及与其相一致的国际标准。但现在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发行出版的地图、设置的地名标志上,仍然有使用汉语拼音和英文混用或者使用国家已经明确废弃的“威妥玛式”拼写的错误做法。

  一、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的依据

  根据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作出的决议,要求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即单一罗马化。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荐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作为中国地理名称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的决议。大会“认识到《汉语拼音方案》 是中国法定的罗马字母拼音方案,中国已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法’并注意到《汉语拼音方案》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是健全的,也极宜作为中国地理名称罗马字母拼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汉语拼音版)》、《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英汉对照)》以及其他资料已经在中国出版;《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考虑到经过一个适当的过渡时期后,在国际上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中国地理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依据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推荐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国际上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理名称的(唯一)系统。”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汉语拼音拼写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由外交部、新华社通告国内外于197911日起实行。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中,第八条规定:“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拼写细则,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1987年,国家语委、中国地名委员会等六部委颁发了《关于地名用字的若干规定》,中国地名委员会、城乡环境保护部、国家语委颁发了《关于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等旧拼法和外文的通知》。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地名标牌  城乡》的国家标准,强制性规定地名标志上的地名必须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200010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这就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标准。

  二、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的意义

  由于地名的拼写代表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涉及到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和国际标准化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地名作为传递信息的基本载体,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不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的现象在对外国际交往中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地名拼写是关系国家大局的大事。面向全社会、全世界的地名出版物、地名标志必须遵守国家和国际的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

  我国是非罗马字母国家。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作出的地名单一罗马化对我国来说,要点是由我国制定、提出我国地名拼写的国家标准,并在得到联合国认可后作为国际标准,使我国地名在国际上有单一的、统一的书写标准形式,以利于国际间的交流交往。地名拼写的单一性,是指地名拼写形式必须按国家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对地名进行译写或半翻译(用两种文字混合拼写)不但违背了国际地名标准化对地名拼写形式的“单一”原则,也是对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极不严肃的表现。过去,有人采用威妥玛式(Wade System)拼法拼写地名。威妥玛式原作为某些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学习汉语的注音工具,后来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成为在英文中音译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一种主要拼法。就其流通范围来说,影响是相当大的,但在语言学的技术上还是相当不完备的。比如,不同的声母采取同一种符号,用许多附加符号区别发音,而排版印刷时常常有意或无意地省略符号,大量音节产生混乱,,“周”,“丑”不分,“邓”,“滕”不分,“戴”,“泰”不分。而汉语拼音是一套在语言学上健全的中文罗马字音译系统。汉语拼音其后也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使用的中文音译标准。因此,对地名的拼写,无论是专名、通名,都必须坚持用汉语拼音拼写。

  三、我国地名拼写现状

  我国的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已在国家和国际的规定、规范发布下执行20多年,期间国家有关法规作出规定,地名主管部门在相关管理政策、意见中也做过多次的重申。由地名主管部门编辑发行的地名出版物和设置的标准地名标志中,已很好地贯彻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起到了模范作用。但个别地区、部门仍然存在使用英文拼写、译写地名的情况,使其成为当前地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难点之一。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迎合心理作用使之。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发展对外旅游的过程中,由于担心外国人看不懂汉语拼音而在地图、地名标志和公共设施使用英文进行拼写、译写地名。这是一种误解。按《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为汉语、法语、俄语、英语和西班牙语(1973年阿拉伯语也成为其官方语言)。而使用人数在5000万以上的语言就有汉、英、俄、日、德、法等13种,因此外国人未必都懂得英文,单一用英文对地名进行拼写或译写未必在任何情况下具有代表性。用只有部分适用性的英文拼写地名是具有局限性的。只有用最大适用性的汉语拼音拼写地名才能既体现国家主权和尊严又符合国际标准。在同为使用非罗马字母语言的日本,地名标志大多用汉字书写,同时用罗马字母进行拼写。其地名拼写也是按日语的发音拼写而不是英文,也并不影响其对外交往。

  二是个别地区的领导干部和管理部门对地名拼写的国家标准缺乏认识,认为地名拼写标准只是地名管理部门内部的规定。因此在设置地名标志,特别是设置交通、旅游景点的指示标志时使用英文拼写地名。这种做法既阻碍了地名标志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又增加了国家行政管理的内耗和管理成本。地名主管部门和地名工作者要坚定地贯彻地名拼写国家标准,为实现地名规范化、标准化应迎难而上,加强宣传,扭转错误观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四、国外汉语拼音拼写情况

  1996年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将50 多万个含有威妥玛式标音的中文图书期刊数据自动回溯转换为汉语拼音数据,并且将成功经验发表在美国的《图书馆资源和技术服务》1996 年第4 期上。在1980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首次提议将威妥玛式标音转换成汉语拼音。从1997年起,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改用汉语拼音系统,成立了9 人拼音工作组。1998 11 3 ,拼音工作组推出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拼音转换计划:新汉语罗马化准则》。20 多年来,汉语罗马化拼音系统早已是美国政府的标准,也是联合国和大多数世界各国媒体的标准。

  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体现,不仅是我国地名拼写的国家标准,而且是经过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议批准的国际标准。全世界都要遵照使用。因此,地名用汉语拼音拼写既兼顾了国内外的需要,也是国家民族语言平等原则的体现。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