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相送” 的十八里桥
作者:admin 2016 年 05 月 12 日
上海市嘉兴有座桥,名唤十八里桥。但是,这个十八里桥也是个地名。究竟十八里桥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十八里桥的历史 据民国十七年(1928)《嘉兴新志》载:十八里桥距嘉兴城东18里故名,原为平湖塘上最大的三孔大石桥。乍嘉、平嘉汽车、轮船经过,每天开过多趟。明末高承埏有《十八里桥》诗吟咏此地景色,可见此桥历史已很悠久。 在清康熙、乾隆年间又经两次重修。后有传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此曾奋战了三天三夜,一开始的时候中国军队占据上风,趴在当时的十八里桥上抗击日本军队。但是,随着日本军队的不断增加,中国军队的伤亡人员越来越多,无奈之下,将十八里桥炸掉,才阻止了日军的攻击。大桥直到60年后的1998年,才由当地政府规划重建,新十八里桥的位置与当初基本相符,桥墩位置稍有倾斜。 十八里桥的民间传说 有关始建传说,原本在河上平湖塘(也叫嘉兴塘)上还没有桥,只有一只摆渡船。据说,塘南有一个标致的姑娘嫁给了塘北的一个公子,结婚二个多月之后,有一天新娘想回娘家,于是,公子就送新娘到摆渡口,和新娘约定下午三、四点钟公子来接。新娘的爹娘见到女儿回来,自然十分开心,想要姑娘过一夜再回去。但是,姑娘执意要回,不肯过夜。等到姑娘走到摆渡口时,天已经暗了,摆渡船也已经老早收渡了。借着光,新娘隐隐看见有只船正摇过来,就高喊帮个忙摆摆渡。姑娘的喊声惊动了船里正在吃酒的相公,相公就叫摇船老大靠岸过去。当姑娘踏进船舱,吃酒相公一看是个标致的仙女,马上就叫船老大自顾自摇。 再说塘北的公子,等了三日还勿见娘子回来,就赶到丈人家询问。丈人、丈母一听姑娘没有回到男家,心一急就一口咬定是女婿贩卖了姑娘,反而来栽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当时为啥不是夫妻双双而来,并且一定要姑娘当日回去呢。而女婿则埋怨丈人一直嫌自己穷,一定有坏花样,想拆散他们夫妻。双方大吵告到嘉兴府,结果,女婿被判了18年官司。 18年后女婿出狱,但脚已被敲断无法站立,只得登上一只敲木梢船一路乞讨。这一日摇船讨饭到了南浔,碰到一个好心的老伯叫他今夜就把船停在他家的廊河下踏步头吧,因为,明天老伯家儿子正好要办喜事。 第二日天刚刚亮,老伯家夫人因为今天儿子要办喜事而睡不着,老早就醒过来了,推开后窗户一看踏步头停了一只船,以为是远路的客人早已经来了,如不去开门就太失礼,所以,也不去叫醒丫头,夫人就自己去开门。待夫人一走到船边,就听得船里有人喊:“太太,讨点吃的”。夫人吃了一惊,听口音是同乡人来讨饭,18年来这还是头一回碰到。好在下人都还没有起床。夫人想走近一步看看,不想,一看这个讨饭人的面孔如此的熟悉,再一听讨饭人所讲述的经历,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一样落下来。讨饭人做梦也想不到站在眼前的竟是自己的娘子。夫人随即拿出2只金镯头给丈夫,叫丈夫立即回到嘉兴府去告状。 嘉兴府接到状纸后,即刻传换南浔的相公前去,此时的南浔相公自知理亏不肯前往。夫人就假意地劝他不去不太好吧,我同你做了18年的夫妻,还养了孩子,难道我还肯嫁给那个穷光蛋嘛。南浔公子一听倒也蛮有道理,于是,就连同两个儿子一同到了嘉兴府。 南浔公子是当朝宰相的儿子,嘉兴府台设宴招待接风。第二日升堂,夫人就一五一十把事情原原本本讲了出来。并说:“大儿子是讨饭的花烛夫妻所生的。为我吃了18年的冤枉官司,还被敲断了脚,我要陪他一生一世。而南浔相公虽说骗我,但也已经做了18年夫妻,还有了个小儿子。有话说‘一夜夫妻百日恩’,小儿子也是我的亲骨肉。千错万错,都是因为有了我才发生了这种事。”嘉兴府台一听,觉得此事实在难办。后来,嘉兴府台灵机一动,就说:此事发生主要是因为在平湖塘上没有一座桥所造成。所以,就罚南浔相公出钱在摆渡口地方造一座大桥,就叫“十八离桥”,含义夫妻分离18年。因为“里”和“离”同音,所以,后来大家就把这座大桥叫“十八里桥”。 (转载 中国行政区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