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名,越改越没文化吗?
作者:admin 2015 年 06 月 26 日
“清清的骆马湖,一望无穷,站在那湖岸,从西望不到东……” “什么?落马湖?。这么不吉利还了,得改成上马湖!” 。 从古至今.中国许多地区改名换姓就这么住性,在古代,皇帝名字里的字不但平民不可以用,地名也不能用。湖北的景陵县和康熙寝陵同名,就被雍正硬生生改成了天门县;隋炀帝杨广把名字带广字的地方改了个遍。连广州都被改成番州;两汉末年100个郡名被王莽改了75个,县名改了近一半,这些地名有些后来又改回来了,有些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些城市的名字也是改来改去。看看南京,正史里就有20多个名字,如建邺、金陵、石头城、应天府……还不包括京师、陪都、行在这样的“小名”。 有人说我国的地名越改越土气,想想“泸州包拯”变成了“合肥姓包的”,还有石家庄的赵子龙、包头吕布马中赤兔……这些地名的消失,只是中国多座古城易名的缩影。 其实,这也不能怪中国地名越来越没有文化,因为几千年的发展从前的古城变成了小县城.而旁边的小村子却发展成了大都市,就把古城给“吞”了。 其实,我们翻开地图,许多好听的古代地名还在,不过后面都加了个县字,如繁峙县、文水县、灵丘县、寿措县、沁水县……最近2()年,中国城市改名的也不少,虽然根掘《地名管珲条例》规定:只有同名的、侮辱性或有生僻字的地名才能更改地名。如铁骊改为铁力,和阗改为和田,雩都改为于都,新淦改为新干,商雒改为商洛,盩厔改为周至…… 最近这些年改名最热闹的,都是那些有“故事”的地方。你可能没听过南屏县,但你知道九寨沟;不知道中甸县,但想去香格里拉;你不知道思茅,但喝过普洱;敬州找不到了,多了个黄山市;大庸改名叫了张家界后,旅游收益超过100亿元,所以包公砍过国舅爷脑袋的淮阳县,也觉得当年的地名陈州价值100亿元,想改回去。所以不难看,与古代不同,现阶段改名大多为经济利益驱动。但一个城市名字的优劣,衡量标准绝不只是经济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