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提案内容,您提出的提案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对服务人员开展培训;3.增加信息化手段;4.加大政府补贴扶持力度。
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我市全面实施“品质养老”民生工程,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为框架,兜底、普惠、提升为类别的“品质养老”发展格局。在设施配建上,我市将养老设施配建标准写入《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纳入地块规划条件中,予以刚性保障,新建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35平方米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居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实施配建达标计划,由属地政府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逐步补齐服务设施配建缺口。印发《沈阳市已建居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三年配建达标工作的通知(2021年-2023年)》,三年达标任务已全面完成,目前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86个,老年助餐点316个,已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为周边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短期托养、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关怀访视、生活陪伴、心理咨询和应急救援等服务。
二、强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岗位激励政策。为充分调动社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由民政部门发起的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培训费用全免。同时,全面贯彻落实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补助政策,2024年3月,市民政局印发《市民政局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省民政厅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完善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政策的通知〉的通知》(沈民发〔2024〕5号)。二是举办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2023年10月13日,由沈阳市民政局组织召开“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品质养老杯’养老护理员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职业技能大赛”,在沈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成功进行,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线下举办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竞赛的城市。职业赛事的举办,在养老服务行业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推动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和年轻化。三是开展人才推介活动。2023年10月,我市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沈阳)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主题活动”,其间,举办沈阳市养老服务行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等4家大专院校、泰康之家沈园等4家优质养老服务企业代表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组织参加展会的大专院校和养老服务机构上台开展自我推介,释放就业岗位,有效促进院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三、提升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以养老平台为基础,我市积极构建“智慧养老”场景,创新了“指尖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亮点之一就是依托“沈阳养老”小程序,推行养老服务电子码,打造形成“服务对象线上下单—对接企业线上派单—服务人员线上接单—政府全流程线上监管”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新模式,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服务上门”。2021年以来已提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超70万人次、100万小时。同时,我市以开展“健康沈阳进社区”为契机,为老年人搭建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组建23个医联体(医共体),建成社区健康工作室(健康小屋)247个,组建2053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居民349万余人。2024年,我市将实施养老机构医养深度融合工程,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内设护理站、诊所,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医、养、护”全方位优质医疗康复资源“一站式”服务。
四、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
一是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24年,市政府安排预算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助经费等项目,为养老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二是积极参加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配合中国健康养老集团争取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计2250万元,建设25个楠山有约普惠养老项目,辐射近百个社区,受到老年人欢迎。三是为养老服务企业定制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快捷审批等20余项政策措施,吸引北京乐老汇、江苏安康通、上海福寿康等外地优质企业面向社区开展延伸服务,并成功引入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落地沈阳,实现了东北地区外资养老企业“零突破”。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秦晓东
联系电话:2347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