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产业多层次 个性化标准化供给的重点提案 (第289号)的答复
时间:2022-08-01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吴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养老产业多层次、个性化、标准化供给”的重点提案已收悉,对于您的提案,市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领导郑滨同志要求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认真办理,抓好落实。现结合您的建议内容,就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立足四个区块,重构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新体制

一是在构建康养服务先导区方面。沈阳市于2016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几年来,在沈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建立了“一个定位、四种模式、六个体系”的工作机制,即以失能(失智)患病老人为主要服务人群定位;针对老人需求,形成 “医养结合床”“院中院”“签约服务”“嵌入式服务”等4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建立医养结合行政管理、服务、法律、标准、人才培养、监督管理等6大创新体系,医养结合沈阳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作为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2020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不断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对养老机构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养老机构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实行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对同时提出申办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按规定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按规定享受养老机构相关政策补贴。目前,我市271家养老服务机构均可通过内设护理院、医务室、签订医疗服务协议等方式开展医疗服务。

二是在构建康养产业聚集区方面。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沈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印发了《沈阳市推进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规划了未来我市养老产业重点发展的9大领域,即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生态农养、温泉疗养、森林康养、观光旅养、老年用品、养老金融、养老地产领域。构建了“一核引领,一环联动,四点支撑”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明确了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加快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等5项重点任务,提出了到2025年我市养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市民政局按照市政府要求,牵头设立沈阳市健康养老产业专项基金,基金注册规模3.5亿元,其中申请沈阳市投资基金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5亿元。市基金成功设立后,将重点投向提供养老服务、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等领域的相关产业和企业,推动沈阳健康养老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在构建居家养老示范区方面。2019年,我市颁布实施《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导入法治化轨道。一方面,不断夯实居家养老服务阵地,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刚性要求列入《条例》,新建居住区均能按照每百户不少于35平方米的标准,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5平方米的配建标准,由市民政局自2021年起组织实施“已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三年配建达标计划”,目前,全市建有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7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955个,城市社区实现了社区养老服务站全覆盖,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阵地”初具规模。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自2021年起,我市在100个社区启动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由中标的养老服务企业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包括理发、助浴、助行、送餐、室内清洁、起居照料等,今年将服务扩面至200个社区,让更多老年人受益,目前已提供上门服务1万余人次,试点社区老年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接受度、满意度越来越高。针对解决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难题,市民政局积极争取纳入全国2021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获批中央彩票公益金4315万元,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市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2022年民生实事高位推动,由专业服务机构对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智能化建设,把养老设施和标准化服务“搬”进老人家庭,让更多因各种原因无法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2022年将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500张,目前已完成2428名申请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设计和2469名申请人家庭智能化建设方案设计工作。

四是在构建文化养老主题区方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园区内)工程,完善小区内适老化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增设健身器材等生活娱乐设施。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困难群体中的失能、残疾或高龄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通过“一户一案”个性化设计,满足老年人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核心需求。落实社区探访关爱制度,通过入户走访、打电话、打造社区“老人谈心室”等方式,组织社区网格员、助老志愿者、周边养老服务机构对空巢、留守、困难、失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实施每月探访,提供相应的援助服务,确保失能老年人社区有效帮扶率100%,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在落实政府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责任的同时,明确界定政府与个人、家庭间的责任,在“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文娱活动,开展敬老宣传月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关爱老年生活,督促家庭和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二、关于探索五种模式,引领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新业态

一是围绕探索普惠性养老模式方面。在城区发展普惠养老项目,2019年10月,市政府与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签署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战略合作协议,两年来,普惠养老项目快速发展,养老服务骨干网逐步健全,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已完成建设合作项目25个,其中21个已投入运营,为城区中等收入家庭老年人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普惠养老服务。在农村保障兜底养老服务,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升级,通过实施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确保每个区县(市)建有1所以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功能为主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109个村开展试点,培育服务组织,完善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不出村、不离乡”的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围绕探索社会资本运作模式方面。推动特困供养机构公建民营改革,鼓励和支持公办养老机构通过承包经营、委托运营、联合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服务机构参与运营管理,有效提升床位利用率。从产业市场化引导角度,主动放开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楠山有约、乐老汇为代表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以德澜为代表的“机构+医疗”养老,以五彩阳光城为代表的“地产+居家+社区”养老等养老服务综合体模式纷纷涌现。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到271家,社会化养老床位4.6万张。

三是围绕探索市场化管理模式方面。一是优化发展环境。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通过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土地供给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积极鼓励扶持社会力量进入我市养老服务领域,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优化审批流程。自2019年起我市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审批,实行备案管理。通过整体托管、项目委托等方式,把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交由社会专业机构运营。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可享受相应财税优惠、减免政策,养老服务用房在使用电水气热上,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制发《沈阳市养老服务机构改建项目联合审批实施办法》《关于明确养老服务机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装饰装修工程)办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验收开辟“绿色通道”,有效破解了消防审验难题。三是优化扶持政策。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补贴扶持政策进行完善升级,推动补贴政策从“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并向护理型床位倾斜。提高对招收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养老机构的补贴标准,分类做好补贴发放工作,发挥差异化补贴引导作用,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提升照护水平。

四是围绕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方面。制定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引进标准,通过政府无偿提供房产、给予财政补贴、开展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来沈投资,增加我市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在我市计划投资1.58亿元建设普惠养老床位,华润置地润馨汇在沈投资4.3亿元打造颐养中心,泰康之家沈园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有效带动了全市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养老产业集团、万佳宜康、仁爱畅晚、德澜医养、五彩阳光城等一批本土养老服务品牌也逐渐做大做强,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围绕探索智能化养老模式方面。市民政局开发了“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并于2020年正式启用,全面构建“大数据支撑、全业务覆盖、多维度监管”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同时,打造“智能看护”居家养老场景,通过为老年人家庭配备紧急呼叫、生命体征监测、红外人体感应等智能看护设备,提供应急救援联络等安全协助。推广养老服务小程序,有效链接家政、餐饮、养生保健、社区志愿组织等线下实体服务资源,让老人在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已提供上门服务近1万人次。

三、关于创建四个基地,塑造养老事业和产业新境界

一是创建人才培训基地方面。市民政局于2021年启动养老服务人才“千人培训计划”,自2021年至2025年,确保每年培训养老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等不少于1000名。2021年以来已组织培训1.5万余人。市教育局大力提高养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共有9所学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7个养老类专业,实际招生人数达到2963人。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安宁医院建立了老年医疗照护培训基地,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建立安宁缓和基地,在和平区北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安宁疗护基层培训基地,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成立了沈阳市老年医师培训基地。2021年,市卫生健康委举办了老年照护师培训、老年医学科医师培训,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辽宁省老年医学新进展培训、全国老年医学人才培训项目、老年护理培训,共培训2183人。

二是创建就业创业基地方面。2018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财政局等部门下发了《沈阳市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用工补助实施细则》(沈人社发〔2018〕27号)和《进一步做好沈阳市企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工作的通知》(沈人社发〔2018〕99号),按照相关规定,企业每录用1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金额约1万元;企业每新招收1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用工补助1000元。

三是创建人才吸引基地方面。民政、人社、教育等部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激励政策,鼓励高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习实训,加强专业建设,开展定向培养。落实补助政策,对毕业入职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从事一线养老护工岗位满五年的,给予4~6万元一次性奖励。按最低薪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提高供养机构一线外聘护理员的工资待遇,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保障力度。

四是创建优质服务基地方面。2020年以来,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2021年9月民政部举办了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在辽宁省选拔赛上,沈阳市选手包揽冠、亚军,并荣获团体一等奖。市民政局组织拍摄了以“奋进新时代,扬帆正当时”为主题的选手风采展示片,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以“优化居家养老、扩大社区养老、做强机构养老”为目标,从“夯实基础保障、增加普惠供给、促进品质提升”三个层面发力,构建“布局全覆盖、需求能满足、质量有保证、服务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格局,提升我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夯实养老服务阵地。落实已建居住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三年达标计划,打造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今年年底前,全市补齐2.88万平方米已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缺口。同时,持续开展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能力。

二是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推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年底前力争建成30个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式普惠养老项目,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运营;全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经济困难老年人住所实施适老化改造服务,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为失能老年人家属提供支持性“喘息服务”;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活动,解决高龄老年人就餐需求。

三是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服务效能提升。梳理设立不少于3个的高频使用设备和服务事项,通过与通信运营企业、智能设备研发企业开展合作,为老人提供及时、高效的应急呼叫服务。

四是促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发展。在全市推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服务导则,提高养老领域政务服务效率;以服务绩效为核心,完善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星级等级评定办法,依据评定结果实施差异化补贴制度;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督促为老服务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五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发展。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参照民政行业标准对全市应使用评估结论享受补贴政策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实施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为长期在家照顾失能老年人的赡养人、扶养人或者雇用人员、志愿者,提供涵盖老年人日常生活、进食体位、清洁排泄照料、睡眠要求等照护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

感谢您对沈阳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崔梦

联系电话:13940592388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