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简化丧葬程序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提案内容,结合前期电话沟通,您建议继续做好烧纸等祭祀陋习的整治工作,同时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网络祭祀等方式实现殡葬程序简化。
市民政局作为我市殡葬行业的主管单位,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净化城市环境,多年来一直坚持并逐年加大对文明祭祀等工作的宣传倡导力度。今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为防止人员聚集、病毒蔓延扩散,市民政局暂停部分殡仪服务与现场祭扫服务,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进祭祀陋习整治工作,倡导节地生态安葬、网络祭祀等方式促进殡葬程序绿色文明、简化节约。
一是源头治理,严查烧纸销售渠道整治祭祀陋习。清明期间,市民政局会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封建迷信丧葬用品销售渠道行动的通知》,由两局各抽调24名机关干部组成24个督导检查组,从4月2日至4月7日重点对市内5区和于洪、浑南两区的“三场”“三店”“三边”进行集中检查。共发现586个寿衣店、日杂店、便利店和农贸市场等场所存在售卖“烧纸”“纸活”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行为。均于当日向存在问题的各区下发了通报,要求其立即整改。3月28日至4月7日,市、区两级民政、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执法力量8478人次,车辆1264台次,没收封建迷信丧葬用品9296件,对贩卖商户进行了政策宣传、教育和劝阻,效果显著。此外,要求全市各公墓单位全面禁烧,在农村、近郊的散坟集中区域设置禁烧宣传牌和文明祭祀提示牌,对已登记的散坟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坚决杜绝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等不文明祭祀行为。
二是强化宣传,全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沈阳市加快推进全市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我市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步骤及相关要求。借助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向居民广泛宣传节地生态安葬政策。协调辽宁广播电视台直播生活、生活导报、新北方频道;沈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沈视晚报、沈阳电台;中国社会保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云盛京、指尖沈阳、光明网等13家网站、新媒体等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文明祭祀、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方式。2019年共组织骨灰撒海活动46期,9484名市民参加,3504盒骨灰撒入大海,超额完成省、市任务指标,发放参加海葬活动市民补贴1401,600。树葬、草坪葬、花坛葬117盒,获得省、市财政补贴17.55万元。2019年我市节地生态安葬工作被省厅社会事务处作为上报省厅内部创新亮点工作,沈阳海葬工作位为全国首位,占全省第一。2020年沈阳海葬公祭仪式的抖音视频点赞超过10.6万,浏览量过1700万人次,获授权发布长视频,对推动节地生态安葬和落实惠民殡葬政策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三是化危为机,推动网络祭祀普及和殡葬平台建设。受疫情影响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后,为满足群众祭祀需求,市民政局创新服务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代祭扫、网上祭祀等人性化殡葬服务项目,帮助群众远程追思、缅怀故人。今年清明期间,网络祭扫平台服务祭扫群众28.1万人次(殡葬单位自建网络平台3.4万人次、沈阳殡葬服务网9.7万人次,指尖沈阳云祭祀平台15万人次),各殡葬单位服务代祭扫群众3353人次。市回龙岗殡葬服务中心、沈阳市纪念林、市海葬大厅等6家单位共举办公益性集体代祭服务10场,受益人群49.73万户,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疫情扩散,进一步推动新型祭祀方式的运用和普及,实现祭祀程序的环保化、简洁化。目前,市民政局正在加快整合开发 “沈阳殡葬事业管理服务平台”“沈阳殡葬服务网”“沈阳殡仪”服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互联网+殡葬服务”平台,从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使用对象三方面出发,不断探索深层次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研发高匹配度的本地专业殡葬系统。现已完成殡葬事业管理服务平台多个模块开发,其中,海葬模块已全面上线运行,为我市进一步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适时调整推进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创新工作方式,深入贯彻落实5月1日起施行的《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协助市文明办做好配合工作,将推广文明祭祀、网络祭祀与移风易俗、转变陋习相结合,同时高质量推进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推动我市殡葬业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殡葬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殡葬管理处
联 系 人:姚宁
沈阳市民政局
2020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