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提案内容,结合前期电话询访了解,您的提案涉及以下3个事项:一是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专业教育体系;二是健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三是搭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共享平台。
一、强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市教育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和社会急需岗位调整设置专业。在2019年撤销了40所学校的83个专业基础上,2020年特批“智能养老服务”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目前,我市有沈阳市化工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沈阳市凝思护理中等职业学校、辽宁何氏医学院5所学校开办了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家政服务与管理等6个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达6464人,2020年以上专业招生人数达到1636人。2021年计划支持沈阳市志远职业中等学校、沈阳市皇姑区南山护理中等职业学校、辽宁何氏医学院附属中专部、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等专业。同时,适度增加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市场人力资源供给。二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市民政局全面启动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自2021年至2025年,确保每年培训养老服务人员不少于1000名,截至目前已培训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上门服务人员及业务经办人员403名。同时,在2020年成功举办“沈阳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持续办好相关赛事,激发养老护理员从业热情。三是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教育规模。目前,沈阳医学院开设了护理学和康复治疗学等养老护理相关专业,下一步将对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校招生计划予以倾斜,在综合考虑学校办学能力和容纳能力的情况下,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四是强化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培养。2020年,积极组织全市养老机构参加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开展的“千场万家”养老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公益培训活动,全市共236家养老机构参加,培训556人。“十四五”期间,市民政局计划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内容,努力打造一支综合型高层次养老管理人才队伍,引领带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制度
一是由民政、人社、教育等联合发力,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及就业创业激励政策,在经费安排方面,拟对开设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连续招生两年以上、每年招生超过30人的中职学校予以支持,提高学校专业条件等。鼓励高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习实训,加强专业建设,开展定向培养。二是为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应就业服务,畅通就业渠道。落实《市民政局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补助工作的通知》要求,为符合条件的入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直接从事一线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全日制高等院校、高职、中职学校毕业生给予4—6万不等的一次性入职补贴。三是按最低薪酬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2倍,提高供养机构一线外聘护理员的工资待遇,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社会认同感。
三、提升养老从业人员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数据库。在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治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了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以公共门户信息网站、大数据中心和移动端载体为支撑,构建了大数据支撑、全业务覆盖、多维度监管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全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数据全部接入平台,并划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护理员、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职业类型,养老服务人员管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已录入平台的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达到5500余人。二是提高人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平台中整合了养老服务人员的年龄构成、受专业教育和培训程度、所在机构、居住地址、入职时间、工作类型等等,便于政府部门开展数据分析,根据人员类别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三是努力推动资源共享。目前,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已经与公安、医疗、社会救助等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对接。同时,我们还开发了“沈阳养老服务网”和“沈阳养老”APP,可以为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点餐式”的综合化智慧养老服务,也为服务企业和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渠道和途径。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六统一”要求,与人社、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不断优化上述平台的服务功能,推动实现最大程度的人力资源共享,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人才的需求。
感谢您对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沈华
联系电话:23474008,13072456286
沈阳市民政局
202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