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0138号)的答复
时间:2023-07-26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王丽代表:

现就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第0138号)提出办理意见如下:

经与您前期电话沟通,您提出的建议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把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建立科学高效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制;3.要借助社会资源、市场力量打造智慧化、便捷化的美好新型社区;4.打造高效的共商渠道;5.巩固两邻理念;6.要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7.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一、把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扎实推进社区信息化体系建设工作,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沈阳市《关于推进城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沈阳市城市社区建设促进条例》《沈阳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效推动我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便民服务事项社区层面“全市通办”。通过推动与41个部门、单位的信息共享,实现居民在全市任意社区申请办理便民服务事项达到115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75%,审批要件精简50%。已累计办理事项120.6万件次,跨区域办理30.1万件次。

二是在全国率先推行民生领域行权“全链条”监管。通过赋予数据比对功能,精准、及时发现不符合条件人员,避免了“重复保”“服刑保”“死亡保”等问题的发生。通过赋予自动计算功能,精准核定补贴金额,堵住了人为干预的漏洞。通过赋予全程留痕功能,对审批过程进行完整记录,为倒查、追溯提供依据。

三是在全国率先运用信息化平台助力社区疫情防控。依托“全市通办”平台,在疫情暴发初期,紧急研发了社区(村)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累计登记重点人员59.4万人次,完成健康码转赋码680余万次。平台得到国务院指导组充分肯定,入选全国城乡社区抗疫“智能化”优秀案例。

四是在全国率先形成常住人口信息池。绘制完成覆盖2430个城乡社区、51万余栋楼宇、499万余套房屋、906万居民的“电子装户图”,精准掌握居民居住信息,对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家庭、居民疫苗接种情况等实现标签化管理,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要借助社会资源、市场力量打造智慧化、便捷化的美好新型社区

一是开展“五社联动”专项行动。加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推动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下拨3000万专项资金,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健全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成立市级社工站指导中心1个,县(区)社工总站13个,投入运营社工站179个,覆盖率100%;专职社工381人,执证率21%。印发《沈阳市志愿者激励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推广沈北新区积分制治理经验,激励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社区卫生整治、矛盾调解、为老服务等活动,各地区涌现出“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等一批品牌志愿服务团队。举办沈阳市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推选91个市级志愿服务典型,各类媒体推送志愿服务报道1.3万篇次。招募志愿者14.29万余人次,服务群众4409.7万人次。推进爱心广场项目建设。在原有4个爱心广场基础上,新建大东区、沈北新区、康平县3个爱心广场(爱心超市),累计慈善捐赠约1032万元,支出公益善款约700万元,惠及困难群体约4万人。

二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实施社会组织“安家工程”,制定《社区社会组织章程示范文本》,推动各区县(市)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和规范管理。打破登记限制,加大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降低街道(乡镇)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登记注册门槛。加强政策引导,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纳入《沈阳市星级社区创建指标体系(试行)》考核指标,评定结果作为社区“以奖代补”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区社会组织12996家,其中,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140家,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12856家。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市社区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平安建设类和乡村振兴类占比61.3%,文体活动类占比38.7%,整体发展合理有序,开展为老、助残、托幼等服务惠及居民53.6万余人。

三、打造高效的共商渠道

一是开展居民议事场景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街区议事、社区议事、小区议事、楼院议事、业委会议事等居民议事场景建设,形成工作流程、工作模板、工作案例,向全市推广,为推进“三治融合”筑牢治理根基。

二是打造居民议事场景典范。积极打造居民议事场景典范,浑南区李相街道王士兰村、沈北新区财落街道大辛二村成功获批“全国村级议事协商试点单位”。

四、推动社区“两委”建设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三长五员”作用,持续坚持市、区两级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发挥社区大党委优势,整合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在社区党统一组织下,统筹开展社区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社区自治,推动社区治理。出台《沈阳市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若干措施》,明确任务分工,厘清职责边界。推动社区网格员进入居民微信群、小区楼栋群,发挥楼长、单元长作用,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活动,增强社区、小区、居民黏合度。

五、巩固两邻理念

一是厚植“两邻”理念。创办市“两邻”学院,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持续推动“两邻”理念落实落细。学院成立后开展线上直播培训12次,累计培训小区点长、市区两级应急点长、荣誉点长等15万余人次。在全社会增强文化引领,拓展“两邻”理念,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理念全方位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

二是完善培训体系。市、区、街道、社区上下联动、分工合作,探索建立了分级分类培训体系,确保社区治理新思想、新论断、新理论、新要求能够贯彻落实到城乡社区。通过社区工作者入职培训、社区工作者“工作式”培训、新任社区(村)主任培训等,将社区治理方面的理论、政策法规、实践成果等传达到城乡社区工作者中。今年以来,制定社区工作者服务话术导则,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举办“民政夜学堂”活动,围绕民政领域具体业务对全市社区工作者进行线上培训;举办第六、七两期社区“沙龙”活动,组织社区工作者与基金会、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座谈,增进交流,拓宽视野,提升社区多元化服务能力,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在全市范围内选取40名优秀社区书记,赴北京参加工作式培训,以工作式培训形式,组织参训人员全程参与北京市先进社区的各项日常工作,重点学习北京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治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成功经验。

三是优化服务机制。在全省率先将公安、民政、城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服务清单公示上墙,制定《沈阳市城市网格治理工作导则、细则汇编》,推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制定《沈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社区行动计划》,聚焦解决群众反馈渠道不畅、处置问题时效性不强等难点,破解12345热线运行中重复派件、层层分转、复杂问题确责难和解决周期长等堵点。

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福彩公益金投入。沈阳市2022年度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共计14项(其中城市社区4项,农村社区10项),福彩公益金资助460万元(其中城市社区160万元,农村社区300万元)。积极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安排福彩公益金150万元,开展50个公益创投项目,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实施农村儿童照护托管、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等12项目,助力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均衡发展。

二是扩大专项资金范围。投入专项资金1527.59万元,培育5个标准化社区学院、20个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100个标准化社区居民学校、815个睦邻学习点、60个社区标准化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110个城市书屋。

七、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在市政府统筹领导下,以市内九区为建设主体,实行“区长负责制”,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采取“老旧小区补基本业态,重品质提升;新建居住区配套基本业态,促品质提升;城乡接合部小区保基本业态,带品质提升”的方法,按照“以人为本、以商为引、因地施策、创新驱动、商居和谐、政企融合、多规合一”的原则,实现建成区生活圈100%覆盖,居民满意度90%以上,连锁店占比40%以上的目标。通过便民生活圈的建设推广,着力提升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范围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二是示范带动推进。目前,沈阳市九个城区的10个区域作为首批试点生活圈建设,已经圈定和平区北市场街道、沈河区滨河街道、大东区前进街道、皇姑区黄河街道、铁西区笃工街道和昆明湖街道、苏家屯区民主街道、浑南区白塔街道、沈北新区正良街道、于洪区城东湖街道等九个城区的10个区域作为首批试点生活圈建设。首批受益居民约69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加强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丰富基层治理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场景,持续更新“人员装户图”、丰富“资源装户图”。健全社区智慧化安防体系,强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依托雪亮工程实时监测关键点位和重点人群,加快全市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升社区智慧化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智能化社区服务,培育功能日趋完善的智能化社区服务供给生态圈。

承办处室: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

联 系 人:夏时雨

联系电话:23479789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