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兴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老年食堂进社区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建议内容,涉及以下2个事项:一是确保“社区老人食堂”可持续发展;二是依托现有公共设施,加强老年食堂服务设施建设。
一、关于确保“社区老人食堂”可持续发展方面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为大力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民政局自2023年起在全市开展“舌尖上的幸福”老年人助餐暖心三年行动。2月,市民政局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济南、呼和浩特市考察学习社区老年人助餐工作,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老年人助餐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牵头起草了《“舌尖上的幸福”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及配套政策文件,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幸福长者食堂”标识,与支付宝、盛事通合作研发全市统一的助餐结算系统,并先后十余次赴各区、县(市)、餐饮企业、社区开展调研座谈,在充分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后,于4月20日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其中,将打造300个老年人助餐点申请列入市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高位推进。
二是制定扶持政策。《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扶持补贴政策(试行)》,主要包括“扶持政策”和“补贴政策”两部分。其中“扶持政策”提出,符合条件的助餐点可享受政府无偿提供房产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水电气暖优惠政策、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优质保供政策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助餐许可政策;“补贴政策”分“就餐补贴”和“运营补贴”,“就餐补贴”即为60周岁及以上特困分散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老年人每人每天补助2餐,每餐补助2元。“运营补贴”对象为经各区、县(市)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备案认定的城乡社区助餐食堂、城乡社区助餐站、物业助餐食堂和养老服务机构助餐食堂。助餐点当年实际运营满240天,并且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服务人次占总服务人次比例达到30%及以上的,可向区民政部门申请运营补贴(日均助餐人数在20-50人次的,给予每年3万元运营补贴;日均助餐人数51-100人次的,给予每年4万元运营补贴;日均助餐人数100人次以上的,给予每年5万元运营补贴)。
二、关于依托现有公共设施,加强老年食堂服务设施建设方面
沈阳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在全社会营造助老、爱老的用餐氛围为目标,共设计打造了六类助餐场景。
一是建设城乡社区助餐食堂。各区、县(市)政府依据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和服务需求半径,打造具备现场制作餐食能力的社区助餐食堂,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助餐服务。可利用各地区存量房产资源改建独立的城乡社区助餐食堂,也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城乡社区用房或养老用房因地制宜打造社区助餐食堂,引入助餐企业承接运营。
二是设置城乡社区助餐站。对于因受场地限制或其他原因不具备设置厨房进行食品加工制作条件的,可设置具备堂食功能的社区助餐站,采取“中央厨房”统一制餐、集中配送的方式提供服务。
三是开办物业助餐食堂。发挥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居民距离近、用房位置好、服务力量强等独特优势,支持发展“物业+助餐”服务,鼓励物业企业因地制宜在居民小区开办助餐点。
四是开放养老机构助餐服务。各区、县(市)民政局组织引导辖区内有助餐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开放社会化助餐服务,服务机构可开放食堂自行运营,也可通过合作形式引入专业助餐企业运营。
五是发展农村互助助餐服务。对于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乡社区助餐食堂和助餐站标准打造助餐点。对位置相对偏远,就餐人员少,不具备设置老年人助餐点的村,鼓励在村内发动身体健康的热心村民,为村里的高龄、失能、留守等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六是设置餐饮场所老年餐桌。调动已有社会化餐饮企业资源,与政府合作共建,通过在餐饮企业的服务网点设置“老年餐桌”、开辟老年人就餐“绿色通道”、配置品种多样的“老年套餐”等多种形式提供助餐服务。
为规范社区食堂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市民政局建立四统一制度,即统一标识、统一资质、统一备案、统一监督。搭建市级助餐服务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盛事通”“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与支付宝公司合作,搭建老年人助餐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统计、管理信息化,实现全市通用。享受政府补助的助餐服务数据均须通过设置在各助餐点的服务系统上传至“沈阳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确保记录可追溯、数据可分析。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发展持续的老年助餐服务,全面提升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水平,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感谢您对沈阳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崔梦
联系电话:2347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