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市人大十六届三次会议关于社区建立时间银行试点的建议(第0482号)的答复
时间:2020-05-09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黄晓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社区建立时间银行试点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根据您的建议内容,结合前期电话询访了解,您建议从试点开始逐步实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并开发“时间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由社区工作者管理系统运行。

我市和平区八经街道宝环社区于2015年试点开展了“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先期探索。去年,市民政局在全市30个社区开展了为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索设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30个试点社区登记为老服务志愿者近4000人,共开展为老服务活动1472次,服务老年人31411人次。

和平区每个试点社区分别培育或引进1-2个为老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均在50名以上,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紧紧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为老志愿服务,从无偿到有偿,从简单到丰富,使广大民间社会组织成为为老志愿服务的源头活水,各类民间社会组织在积极参与为老志愿服务过程中得到了蓬勃发展。为了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指导街道、社会组织按照《中国志愿服务网用户使用手册》的操作程序,将在属地服务的志愿者、备案制社会组织注册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网中,实行统一管理,便于对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项目及行为进行记录,并为其累计服务时长、储蓄爱心,为建立志愿回馈制度探索路径。在全年为老志愿服务工作中,先后有2000多名志愿者为500多名老人提供了为老服务活动;惠万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英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3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全区掀起了为老敬老的新热潮,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氛围。

沈河区南塔街道东方威尼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和各种互助小组,利用图书室、活动室等活动阵地和社区现有资源,广泛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全年举办社区老年人演出3场、画展1次、各类比赛活动5次、写春联200余幅,参与志愿活动共计450人次。尤其是针对生活有困难、行动不便、病残和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人,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实行结对帮扶,为困难老人排忧解难。皇城街道平顺社区联合社会组织与皇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diy手工课、免费理发、免费修脚、大集、免费测量血压、积极老龄观教育讲座等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中秋节期间组织志愿者走访慰问15名老人,孝老爱亲月期间组织何氏眼科5名医生志愿者为40多位老年人免费眼部检查,受到广大社区老年人一致欢迎。

铁西区志愿服务工作以“三关爱”为工作内容,突出三大特点,打造活动品牌,确保了工作的常态长效。一是突出了时段特点。围绕“我们的节日”,集中组织开展富有节日文化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出“两节扶贫解困送温暖”“元宵节--低碳环保过佳节”“清明节、端午节--保护生态我先行”“学雷锋见行动”等活动品牌。二是突出了行业特点。常年组织开展富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巾帼志愿者“春风行动”、永善社区的“四方联动”交通维稳志愿服务、启迪社区的“和谐文明楼院”便民志愿服务等活动品牌。三是突出了当前工作重点。围绕铁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爱我铁西,美在沈城”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活动。

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与二四二医院、利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沈飞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携手搭建为老服务平台,围绕“医食住行、娱学养为”八个方面开展志愿活动,充分发挥志愿组织作用,根据老年人兴趣爱好,组织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文艺娱乐活动,并定期提供法律维权、心理慰藉、家政、社会工作等符合辖区老年人需求的服务。同时,注重吸引老年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引导他们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许多老年人在社区志愿者的倡导下积极参与邻里调节、法制宣传、治安巡逻等工作。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26人次,义诊和送医上门服务16人次,举办晚会和节日联欢活动13次,入户走访老年人242人次,开办老年人课堂和各类讲座116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次。

大东区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定位,依托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健康小屋”,通过合作研发的jdoctor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爱普瑞康健康大数据分析平台、区级急救呼叫中心,搭载集健康检查、通讯、定位、一键急救等功能为一体的jwatch系列腕表等智能穿戴健康监测检测设备,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线和专业的物联网智慧健康养老系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建立服务系统与老人互动,采集辖区老人需求,整合政府、医疗机构、社区资源、第三方服务商家、服务对象等志愿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应急救助、医疗服务、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安全看护、生活服务及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的综合性为老志愿服务:一是针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应的上门志愿助急服务50余次,陪同老人“陪诊就医”10余次,定期开展上门助医志愿服务70余次;二是联合不同的社会组织,在社区内各尽其能,组织公益修脚200余人次、公益理发80余人、眼部健康义诊400余人、专科医院医生上门服务30余人次;三是为丰富老年人业务生活,举行各类的文体活动,为空巢老人带去一份快乐,献上一份孝心,送上一份关怀,先后已有1000余名老人与志愿者们共同度过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其他各区也都在为老志愿服务上做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本地老年人为老志愿服务需求实际的经验做法。但客观讲,与南京等城市相比,我市“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工作试点时间较短,试点范围较小,还面临如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信任保障制度不完善、时间币“通存通兑”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目前还不具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总结为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推行为老志愿服务工作,增加试点社区数量,并逐步将试点范围从社区扩展到街道、区,最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志愿服务队伍,做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宣传工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为老志愿服务工作,做好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孵化、培训和活动指导,进一步完善我市“时间银行”服务模式,提高为老志愿服务积极性;加强信息化技术保障,建立志愿服务量化标准,制定服务记录和证明办法,在沈阳市养老事业服务管理平台中开发“时间银行”功能,为试点社区提高技术保障。

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承办处室: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

联 系 人:夏时雨

                           沈阳市民政局

                            2020年5月6日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