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季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社会救助保障有力。2季度为62600余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4亿元,为13700余名特困人员发放基本生活费5100余万元;为932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406.8万元;1-6月份,累计为11.2万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共7713.99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08人次,为235人次购买返乡车票、为2名长期滞留人员给予落户安置并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印发《沈阳市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25项行动,扎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起草形成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的通知》,拟按照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3.5%、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提高6%进行提标,拟报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实施。“六一”期间,全市举办关爱活动122场次,服务儿童3604人,帮扶款物合计79.1万元。
(二)养老服务扎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精准对接,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沈阳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区完成本年度适老化改造企业招标工作。完成1879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基本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年超目标2000户)。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运营助餐点210个,培育完成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19个。机构养老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度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培育工作的通知》,按照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均获得评定等级、民办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占比达到80%的要求下达工作任务。2024年度全市共79家养老机构申报等级评定,初步推荐55家。完成对养老服务机构内智慧消防项目安装需求测算,共计366所,需资金约789万元,已完成招标工作。选派8名优秀养老护理员参加省级养老护理员选拔赛(4人获前五名),其中1名选手(省赛第一名)入选国家养老护理员比赛。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722场,培训人员9343人次。沈阳市成为全国48个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拟入选地区之一。
(三)社会力量不断汇聚。开展全市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回头看,推动31家新参检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或派驻党建指导员,确保“两个覆盖”动态保持100%。对479家全市性社会组织进行上报信息预审,完成196家全市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审核备案工作。印发《沈阳市慈善组织专项基金管理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我市慈善专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慈善组织行为。指导沈河区成立社区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开展社区公益活动、节庆活动、社区食堂运营、社区硬件设施改造等促进社区发展的项目。积极联系9家省级慈善组织与康平县、法库县等5个困难群体较多地区进行对接,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预计项目、资金帮扶总额将超过1000万元。
(四)社会事务管理优化。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审计指出的北陵墓园有关问题整改工作。1-6月份为7952名减免对象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用814.04万元,完成2421盒骨灰撒海,现有预约待撒骨灰3270盒。发布沈阳市“乡村著名行动”倡议书,在全市宣传推广使用“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小程序。完成与锦州市、阜新市工作对接,与锦州市、阜新市联合印发第五轮市级界线联检工作实施方案等工作。制作婚俗改革宣传片,在全市14个婚姻登记机关以及沈阳各火车站、地铁、社区等场所持续播放,累计受众人数约480万人次。打造“沈阳喜事”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在5A级景区沈阳市植物园建成浑南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植物园结婚登记点,成为我市首个“花园式”婚姻登记点,相关信息在《人民日报》刊载。指导沈河区、辽中区举办大型集体婚礼2场,会同团市委、市妇联、盛京资产等单位举办相亲活动4场,参加人数超千人。
二、三季度重点工作安排
第一,持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一是印发2024年度低保提标文件,并组织各地区贯彻执行。二是着力打造潜心识别、精心施策、暖心关爱、恒心相伴、同心守护“五心”救助品牌,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搭建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信息对接服务平台,实现民政部门与公益慈善组织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四是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适时启动“应对极端天气加强救助管理‘三项机制’”,坚决兜住兜准兜好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五是印发《沈阳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探视巡访工作规程》。
第二,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下发《关于推进沈阳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全市统一的质量监测机制和准入、退出机制,出台《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服务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进一步压实助餐点食品安全责任。二是调整完善我市老年人助餐服务扶持补助政策,指导各地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配建老年人助餐点;加大检查督导力度,指导各地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加快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培育工作。三是实施养老服务机构智慧安防提升行动,组织施工方进场施工建设,拟于十月底完工。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协同作用。一是全面完成2023年度社会组织年检。二是对40家被抽检的全市性社会组织开展现场检查。三是推进建立沈阳市慈善联席会议制度,报主管市领导同意后,正式成立协调机制,筹备召开第一次会议,拓宽慈善数据统计口径。四是做好“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联动各区县(市)民政局和各级慈善组织,在9月份广泛开展公益慈善活动,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慈善事业影响力。
第四,推动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提质增效。一是以沈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为蓝本,面向沈阳市“十五五”中长期规划,做好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工作。二是持续抓好“乡村著名行动”工作落实。三是持续稳慎开展墓园整改工作。四是指导各区、县(市)民政局统筹推进殡仪馆整治、殡葬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及遗体和骨灰规范处置工作。五是指导皇姑区迎接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末期评估。六是推广“沈阳喜事”婚姻服务品牌,在公园景区、商业街区、网红打卡地等设置结婚登记点3个,丰富婚俗改革工作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