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民政局门户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民政听民政说】聚焦重点 合力护航 5大机制44项措施为三类儿童搭建温暖港湾(2025/08/18)
时间:2025-08-18 来源:沈阳市民政局 文字大小:    

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近日,沈阳市民政局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委网信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21家单位,印发《沈阳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首次建立“沈阳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基础清单”,通过5大机制44项关爱服务政策措施护航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茁壮成长,全面推动三类儿童保障从保基本、防风险向促发展转变。

建立分层分类摸排机制 着力夯实三类儿童关爱服务数据底座

全市将以区、县(市)为基本单位,通过组织力量集中摸排和在各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设立“流动儿童信息自主申报联系点”鼓励家长主动申报两种方式,实施常态化监测摸排“春秋工作法”,构建数据信息共享与入户走访关爱并行的摸排服务体系,并对监测摸排中发现的家庭生活困难、自身残疾、监护缺失、流浪、心理和行为异常的三类儿童,以及主动提出救助帮扶需求的流动儿童,建立“一人一档”信息台账,纳入重点关注,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关爱服务。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 有效缓解三类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全市将针对残疾儿童家庭、重病儿童家庭、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等家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由妇联、教育、检察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推广“家庭日”活动,打造家庭教育品牌,夯实“检护民生”工作品牌,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推动解决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呵护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建立学校教育提升机制 切实保障三类儿童入学就学安全

全市将通过落实教育“同城待遇”、加强法治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保障流动儿童就近入园,确保三类儿童在教育、教学等一切学校活动中享受同等待遇,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普法、法治维权等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并充分考虑三类儿童特殊困难,落实各学段教育资助,确保三类儿童的入学就学安全。

建立多重健康保障机制 更好促进三类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全市将通过建立从托育到医疗到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全链条的儿童健康保障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普惠多元、医育结合、智慧托育”的沈阳特色托育工作模式,为三类儿童提供“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结合卫生应急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帮助三类儿童及其家庭掌握急救等基本卫生常识和技能,提高卫生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推动落实流动儿童持居住证参加居民医保及异地就医结算和流动残疾儿童在居住地定点机构享受康复训练政策。同时,加强三类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充分发动各方力量为有需求的三类儿童分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建立多元协作关爱机制 全面提升三类儿童发展保障水平    

全市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作用,并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加强住行生活、精神文化、城市融入等各项服务,推动实现三类儿童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有保障。通过实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三类儿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通过持续净化儿童网络空间,共同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为三类儿童提供研学成长、同伴交往、安全守护等服务,制作、传播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打造城市书屋等新型智慧阅读空间,推广少年儿童阅读季活动,组织开展公益性课外兴趣培训课程、实践活动等,丰富三类儿童精神生活,加强城市融入服务;通过建强市、区两级流动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发展壮大一批品牌化公益慈善项目,打造“沈城有爱 阳光护童”未保关爱服务品牌。

(撰稿人:霍禹彤,审核人:单长英)


版权所有:沈阳市民政局|网站地图|维护制作:沈阳市民政局 辽ICP备10016557号
联系电话:024—23468801 网站识别码:2101000054 辽公网安备:21010202000479
沈阳市民政局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23468801
Copyright(c)shenyang civil affair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