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河区重点场所周边环境安全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启动。在沈河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沈河区民政局联合公安、执法、街道及社区,共同强力推进流浪乞讨安置帮扶工作,各部门担当作为、协同配合,精准摸排、分类施策,共发现流浪乞讨人员4人次,建档立卡4人,确保救助无遗漏。
一是织密“协同网”:多部门联合巡查实现“零死角”管控。主管区长带队,联合公安、执法、街道、社区等部门实地调研太清宫、慈恩寺周边流浪乞讨问题,组建多部门联合整治队伍,实行“每日两班制”集中巡查。创新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工作模式,线上通过工作群实时共享巡查信息,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即时“随手拍”并由公安同步开展人脸甄别;线下分类处置,对困难群体第一时间启动救助流程,对非困难群体由执法部门劝离并开展说服教育,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治理格局。
二是织密“管控网”:信息台账+处置流程实现“全链条”闭环。建立日调度机制,每日对整治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同步建立涵盖身份信息、救助条件等要素的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台账,严格落实“发现—识别—处置—跟踪”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可追溯、可核查。此外,专门制作《沈河区流浪乞讨人员处置流程图》,通过规范处置流程、整合部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推动治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织密“保障网”:法律干预+帮扶机制实现“源头化”防控。对排查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精准分类处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体及时启动救助程序,提供生活保障;对非困难群体由执法部门依法劝离,并开展普法教育与思想引导。针对反复劝离、“打游击”的人员,持续加强与公安部门协作,联合开展法律宣传与行为干预;同时完善困难群体救助衔接机制,联合街道、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从源头解决生活困难,减少流浪乞讨现象发生,实现“发现即处置”与长效治理相结合。
(撰稿人:梁隽姝,审核人:宋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