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也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大东区民政局不断夯实社区基层组织基础,扎实推进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忠诚担当、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社区干部队伍。
建立“点对点”培育机制。制定《关于实施雏雁计划加强村(社区)后备干部全链条培育的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公开选拔、重点培养,建立村(社区)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展机制,科学规范管理社区后备干部,创新社区队伍梯队培养机制,储备社区后备干部419人,做到储备丰、力量足,为推进大东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23年以来,在社区干部调整中,选拔17名后备干部担任社区书记、社区副职,进一步优化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结构。
强化“手把手”业务指导。一是加强培训学习。采取事务处理法、放手实践法、交流提高法、现场教学法等授业方式,重点加强社区管理知识、群众工作方法等内容的培训,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找准工作切入点。二是开展雏雁启航。开展“轮岗交流”“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在思想上“领”、经验上“传”、工作上“带”、生活上“帮”、难题上“破”,激活雏雁的“内功力”。三是突出实践锻炼。对工作一线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后备干部,大胆使用,压担子、交任务,优先培养。
注重“实打实”考核考察。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结合日常考核,每半年对后备人才进行一次考核,及时了解后备人才的现实表现。建立定期谈话机制,大东区民政局领导、街道主管领导、社区书记每年至少与后备干部谈心谈话一次,及时了解后备人才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想法。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根据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社工队伍的实际情况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后续培养情况,每半年适时调整、优化、补充社区后备干部人才库。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推动者,是文明实践的倡导者,更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他们宣传新政策、新思想,探索精细化服务,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大东区民政局对社区工作者的选拔和培养非常重视,坚持“选优、育强、管好、用活”的人才“全链式”培养,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推进大东区基层治理向更高水平迈进。
(撰稿人:李靖侠,审核人:孙朝霞)